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蜀汉之庄稼汉 > 第0916章 变动与成长

第0916章 变动与成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重重地长吁一声,道:

“身体倒是无碍了,不过近来夜里心悸,不能安寝,神志有些不定。”

“心悸者,当是有心中有放不下之事,威公可是有所思?”

费祎试探着问道。

杨仪仗其资历,也懒得隐藏自己的情绪:

“昔日吾背魏而向汉,得先帝赏识,先是被先帝征召为左将军兵曹掾,后又为尚书,彼时冯永何在?”

“丞相南征时,吾以参军之位,代行相府事宜,彼时冯永不过一小吏。”

“待丞相北上汉中,军中诸事,皆委任于吾,彼时冯永不过一边郡长史。”

“如今呢?吾仍不过丞相府长史,而冯永,在外则居刺史之位,入府则居参军之职,入宫则有侍中之责……”

杨仪越是说,就越是激愤,怨恨形于声色,怒气显于言语:

“即便冯永有功,但待其可谓过厚耶?再说那蒋琬,留守锦城,又有何功?能入尚书台,任尚书令?”

“若是蒋琬那般都能任尚书令,那凭吾这些年来的功劳,难道连入尚书台都不可耶?”

外人或许没有感觉到这次调动有什么异常,但杨仪久随丞相,又岂会看不出苗头?

先帝开国时,尚书台本来就是权力中枢。

这个从法正、刘巴、李严等先后被先帝任为尚书令,就可以看得出来。

只是夷陵之战后,先帝突然驾崩,太子年少,形势危急,大汉的权力这才开始转至丞相府。

说句不好听的话,先帝让丞相与身为尚书令的李平共同辅政,未必没有让尚书台制衡丞相府的意思。

谁知这李严私心过重,先是拒绝领军前往汉中,然后又欲划出巴州自任刺史。

偏偏其手段又远不如丞相,最后丢了尚书令一职,尚书台也变成了一个空壳子。

虽然现在丞相的病情已有好转,但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已经在暗示着尚书台似乎有重新恢复权力的趋势。

至少也是恢复一部分权力。

这还是次要的,从更长远来说,丞相之后,天子怕是不可能再设丞相府,那么尚书台就是完全的权力中枢。

蒋琬、费祎、董允、冯永这些人,要么入尚书台,掌管政要。

要么是侍中,出入宫廷,与闻朝政,得天子亲重。

这就意味着在丞相之后,他们就是选定的朝廷重臣。

而身为丞相府长史的自己呢?丞相之后,自己当如何?

没了丞相府,自己这个丞相长史应当怎么办?

这才是杨仪最为不忿的地方。

“威公若是对冯明文居丞相参军和侍中之位不满,那大可不必啊!”

费祎也不知看没看出杨仪的心思,只是笑着说道:

“冯明文虽加丞相参军与侍中之职,但他能在汉中呆几天?最后不还是得要回凉州?”

“不在中枢,这参军与侍中,也不过是虚有其名而已。”

“至于蒋公琰,任尚书令,自是为了能更好地留守锦城,毕竟锦城那边,李正方此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再说了,现在丞相府诸事,不还是一直由你处理么?”

杨仪闻言,勉强一笑,神色稍霁。

费祎见此,又安慰了一阵,这才离去。

他没有看到的是,杨仪看着他的背景,面色阴沉如此时冬日的天空。

冯永自然不知道汉中暗中涌动的潮流。

不过就算他知道,那也无所谓。

好不容易回一趟汉中,既然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下一步自然要回南乡看看的。

不列仪队,不张旗鼓,仅带着亲卫,混在双南大道的商旅中,悄悄地返回南乡。

如今的南乡,最牛逼的不是冯君侯的大弟子魏容。

也不是县令黄崇。

而是卫将军赵云。

三年前赵老爷子还能指挥陇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