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白马关郎 > 第119章 兵临城下

第119章 兵临城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泰早就盯上了梁英,真是不得不佩服他的深谋远虑。

“不知这位郎君,又是何人之子?”这时,姚泰又将目光投向了赵和。

赵和沉声道:“先父赵累,曾为关君侯麾下营中都督!当日为保护君侯,已战死于夹石山!”

“原来也是关羽旧部之子!”姚泰恍然大悟,“你混入江陵城做内应,可是奉了刘备之命?”

“正是圣上之命!”赵和倔强地哼了一声,“是又如何?”

“你等区区三人还想和汉军里应外合,真是痴人说梦!”姚泰冷笑着摇了摇头。刘备想用内应的来攻克这牢固的江陵城,此法虽是上策,但孙权可不会蠢到毫无准备。

赵和被姚泰戳到痛处,心中更加恼怒,正要发作,却又被梁英拦住。

只见梁英对着姚泰作揖道:“昔江陵易主、更有大疫,百姓人心慌乱,而明廷只用一年光阴便能将江陵打理地井井有条,足见明廷身怀大才!但孙权有眼无珠,致使明廷屈做一县令!如今汉军士气正盛,江陵朝不保夕,明廷何不趁此良机,弃暗投明?”

姚泰沉默片刻后,最终开口道:“若是大汉天子真能赏识我才能,我便与你等同为内应!”

虽然梁英过分夸大了汉军的优势,但姚泰心里清楚,汉军想要在公安、夷陵等地的援军到达前就夺下江陵可谓难如登天,因此他在此时投降汉军,功劳更大,也更能得到刘备的重用。

这就是刘备称帝的一个优势了。姚泰在孙权那里,恐怕最多只能当个太守,但投降刘备,或许有机会继续往中央攀升,不说三公九卿,能上朝议事,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当真?”赵和三人皆是惊喜不已,姚泰虽然不是孙权重臣,但身为江陵令的他,此次也负责参与江陵城防,倘若姚泰能倒戈,那江陵便更有希望重归大汉怀抱。

“明廷若能助汉军攻克江陵,便是天大的功劳!圣上定会重加封赏!”赵和连忙激动地说道。

“既如此,你等便安心等我消息!”姚泰目光如炬,低声道,“待我将心腹之人召集完毕后,便开始行动!”

酉时将近,江陵城外十余里,一万汉军已全数抵挡。

“这便是江陵城吗……”吴班远眺面前高耸的江陵城墙,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吴班原在益州,从未见过江陵。今日一见,方知江陵不愧有“荆州第一坚城”之美名。

这江陵城规模极大,光是这北面城墙,就延绵六七里,更在成都之上,就是十万大军,也难将其完全围住。

城南数里便是长江,想从南面攻打,大军根本摆不开阵势。而且城池四面都有城濠(护城河),宽四丈有余,若非放下吊桥,绝无通行可能,这就意味着冲车等撞门之物,毫无用武之地。

更兼这江陵城墙有近五丈之高,比大多城池都要高出许多。无论是云梯还是土山楼橹,都要建造地更为高耸,也更耗费时日。

听王宇等人说,这江陵城墙也有四五丈厚,光是北面城墙上就可以屯扎三四千士卒,利用地形优势,可以对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

难怪当年曹仁能和周瑜在江陵僵持近一年,吴班今日亲眼所见,总算是明白了。

想到自己要面对这样一座坚城,吴班对糜芳也不由得更加恼恨,他当年投降倒是容易,但汉军若想再收复江陵便是万分艰难。

吴班又多看了两眼江陵城后,忍不住问王甫:“参军,你觉得我军万余人马,攻江陵有几分把握?”

“根据当日江陵吴兵的口述,城中士卒不会超过五千,其中有大量新兵,战斗力难与我军相比!”“王甫徐徐说道,“何况城内还有很多原属君侯的江陵士卒,想来他们未必会甘心为孙权卖命!”

“而且从城上守军数量来看,孙权多半未曾料到我军会突袭江陵,也未曾调来援军!”

“我军攻城,并非毫无胜算!”王甫郑重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