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 第三十九章:军改

第三十九章:军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由检当真是改变了很多,他深刻认识到有些事情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就像是历史上写的那样,自己执政不过十七载,却是换了那么多届的首辅阁臣。

疑心病太重,无法做到知人善用不说,就连基本的用人不疑也无法做到。

这种事情,他不会允许历史重演。

朝堂上的事情,他最近几天都没有怎么管,只是走一走形式,似乎是放任阉党继续掌权。

但魏忠贤却是不敢再做什么,经历了上一次的敲打,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地位。

尤其是,朱由检虽然没有在朝堂上做什么,在宫廷之内,却是大幅度的改革。

一大批太监宫女被重新任命,几乎把他九千岁在宫内的人手拔出了九成,而留下的那一成,似乎也是皇帝故意留下的。

王承恩一开始就被任命为御马监提督,掌握了京营,直接夺取了魏忠贤原本对兵权的把握,分去了相当大的权力。

锦衣卫同样如此,一个叫做李若琏的被直接任命成为了锦衣卫指挥同知,和萧升这个新晋的勋贵一样的职位。

另外一个叫做高文采的被任命为锦衣卫千户,和另一个之前被皇帝提拔上来的锦衣卫千户马大勇各自执掌三千人,全都是实打实的带甲士兵。

在魏忠贤得到的资料里,这个李若琏不过是一个武进士,高文采同样在锦衣卫之中并不显山露水,皇帝如何会注意到这两人,只有一个原因,他们早就已经是皇帝的人。

如此他更加对皇帝产生忌惮的情绪。

殊不知,李若琏、高文采二公是在史书上与原本的崇祯皇帝一起殉国的人,所以才会被重用。

不过,朱由检也并没有完全地相信史书,他还让人专门考察过这两人的事迹为人,并且亲自面试过。

确认的确是有能力的人之后,才放心提拔上来。

除了对内廷的整顿之外,朱由检主要进行的还是对皇宫守卫的重新安排。

马大勇和高文采掌管的六千人,不只是守卫皇宫,还有着监察京城的职责。

六千人每天轮值,上午训练,下午值班,或者反过来。

总之,训练每天都不停。

军容军姿已经有些模样了。

锦衣卫改革只是朱由检对军队改革的第一步,甚至连第一步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引子。

锦衣卫并不能当作军队看待,他们的专长应该是搞特务组织,进行敌后工作或者针对贪官污吏的侦查工作。

朱由检的想法很简单,要么不组建,要么就要训练一支真正的强军。

而支撑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足够多的银子。

现如今,国库并不富裕。

为了能够让孙承宗,孙传庭以及袁崇焕三人可以发挥其能力,朱由检在银子上面没有拖沓,直接全额按要求拨付。

各地起义,反叛需要银子拨付军队,再加上各地的赈灾款,已经把国库掏空。

只是依靠税赋得来的银子根本不够用,必须要开源,从其它方面获取银子。

萧升这边,凭借琉璃贸易,已经获得了一百多万两的银子,之前他还用一亿多从现代买下了一百多万两白银。

尽管他雇佣了大量的工人,建立了偌大的水泥工厂,还买下了很多房产,但实际上花费并不多。

他的手里依旧有两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可以支撑朱由检建立起一支人数不太多的军队了。

这一天,朱由检来到了京营之中,看着眼前的三个人开口道:“朕今日探得你三人勇武有谋,故而今日将尔等招来,委以重任,汝等可有报国之心,卫国之志?”

京营也就是原本的腾骧四卫,如今和锦衣卫一样成为了那些勋贵子弟镀金吃空饷的地方。

就算是有才能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也很难施展其个人能力。

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