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相公是真的很腻害 > 第一百二十四章 乱起的端倪

第一百二十四章 乱起的端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京师,皇宫,御书房内。

“豫南、冀北……等府,已是旱有年余。各地官仓,近乎耗尽。”

赵庆坐在龙椅上,脸色非常难看。

自从半步圣人徐疏离开之后,整个大赵似乎陷入了诅咒一般。

开始仅仅是一府出现了旱情,赵庆并没有在意。

让御史去核查后,开仓放粮、减免税赋还算是平稳。

可逐渐的,整个大赵各州府开始陆续的出现旱情……

事情就开始变得麻烦了,到了现在……甚至各地陆陆续续的开始出现流民,向着其他富庶的州府汹涌而去。

但最严重的不是这个,最严重的是长安等地不仅开始出现旱情,更是开始出现了反贼。

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潼州刘二牛等匪,号黑莲降世聚贼占山!潼州十五县,八县为其所占!……”

“闽南府有李仇为乱,聚贼十万、强占六县!……”

随着下面大臣们一声声的上报,赵庆的脸色愈加难看。

此时却见一人抱拳而出,沉声道。

“陛下!这些都是外疾,如今最麻烦的是京师的粮秣逐渐要见底了啊!”

赵庆一听,顿时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京师可是天下百善之首,若是京师缺粮了那会闹出多大的事端啊!

“与朕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京师不是有八座平仓么?!怎么会缺粮?!”

却见那大臣苦笑着娓娓道来,原来冀北府因为一年多的失收早已经扛不住了。

京师自身产粮有限,几乎都是靠着各州府给京师输血才保证了京师的粮秣。

为此当年大赵高祖设了八座平仓粮,然而这一次的大旱持续了一年半之久。

这是前所未有过的,这导致的是全国上下几乎都缺粮。

近在咫尺的冀北府之所以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全是因为京师的粮秣支应了过去。

都以为秋粮收上来后,就可以勉强支应开。

怎知道大旱却还在持续,这导致的是京师的粮秣顶多支应到冬季,若是再无秋粮送来……

“朕不是记得,钱塘府夏粮送来不少么?!全都吃光了?!”

几位大臣互相看了看,却见兵部尚书缓步站出来叹气道。

“陛下,您忘了与北狄的边饷了么……”

这话一出,顿时赵庆就不说话了。

血魂丹他想要,可又不好在大赵内动手。

所以当时就默许了他们从边境出发,到北狄那边去杀人炼丹。

然而大军开拔这得需要粮饷的,人吃马嚼哪个不得使唤银子、掏空粮食啊!

若是没有北狄这一遭,京师的粮秣倒是能勉强支应到明年。

“陛下!如今只计,唯有先停下北狄粮饷。”

却见户部尚书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对着赵庆拱手道:“钱塘府秋粮已然起运,依钱塘府知府贺梓榕上奏,此番钱塘府可运抵粮秣三十万斤!”

“只要停掉了北狄粮饷,那么京师至少可支撑至明年开春。”

赵庆听的这话,顿时脸色有些阴晴不定。

血魂丹是好东西啊,赵庆现在感觉自己似乎回到了十八岁的时候。

就是因为每月三颗的血魂丹,让他放弃这血魂丹……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尤其是梁王私下觐见的时候说过,此血魂丹不仅可以延年益寿,甚至常服之下可长生久视!

自古以来,哪个王侯将相能受得住长生诱惑?!

“其余州府几乎全无粮秣税赋,怎的钱塘府居然能两次供上粮秣?!”

赵庆直接岔开了话题,下面的众臣闻言不由得叹气。

看来陛下是铁了心的要把北狄的计划进行下去,此时多说亦是无益。

“据闻西湖碧波仙子甚是灵验,旱情初期钱塘府亦有所感。后贺梓榕率钱塘府官员士绅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