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小奸商 > 第83章 皂化反应

第83章 皂化反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了工坊,李正去了早就已经修建好的肥皂坊,开始带新买的几十个奴仆熬油。

李正吩咐他们要一遍遍的熬,只留下最清,最干净的那部分。

直到把那桶猪油熬完后,得到了大半桶清澈的猪油,李正便让他们猪油收起来备用。

然后,李正又叫这些人拿了一大堆枯草木头放在灶里面烧,他需要大量的草木灰。

所谓的草木灰,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钾,李正也没办法,弄这个总比弄烧碱容易吧。

之后他又叫奴仆将那些熬油烧过的草叶、树枝留下的灰小心的弄出来,然后捡出没有烧干净的,只留下纯净的灰,接下来将这些灰放在一个陶罐内,用干净的水泡上。

第二天,李正一早便来了肥皂工坊,他昨天叫下人把府上的鲜花都摘了,然后又叫下人们把花瓣烤干,再放在磨盘上研磨成粉,李正不想这么快弄香水,那么用花粉代替也可以。

李正准备测试草木灰溶液的浓度,他昨天上系统商城买了书看了一下,说可以用鸟蛋来测试浓度。

他将那枚鸟蛋放在草木灰水中,蛋浮起来是不对的,完全沉下去也不行,要浮在中间。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测试草木灰水含碱量的一个办法。

他看了一下这枚鸟蛋漂浮在草木灰溶液中间,便知道这溶液浓度已经差不多了。

草木灰造肥皂要追溯到5000多年前。古代埃及有一个给国王做饭的厨师,不慎把一盆油打翻在炭火里,浇上油的炭灰弄了他一手。当他赶快洗手时,发现手比往常洗得干净多了。他又抓起一些炭灰叫其他厨师洗手用,效果也一样。国王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责怪厨师的莽撞,还叫人仿制了此物用来洗手,这就是肥皂的雏形。

到了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草木灰制成块状肥皂,获得成功。后来这一成果传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建立一座工厂,专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门用煮化的羊脂、烧碱等原料生产肥皂。但当时肥皂的成本很高,只有极少数人用得起。直到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首先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取烧碱后,才使肥皂成本大大下降。从此,肥皂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接着,李正叫人架起了一个大灶,然后又找了一个铁锅,先将猪油加入,再倒入草木灰溶液,然后又倒进了一些酒精一起加热。

酒精,是他从书上找到的秘方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酒精既可以溶于油脂,也可以溶于水中。它成为油脂和水溶液之间的“润滑剂”,使他们能够充分混合。

之后李正叫人在加热过程中不停搅拌。等锅里的材料沸腾后继续用小火加热,使油脂充分皂化,期间搅拌不停。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期间会产生高级脂肪酸钠,这个就是肥皂的主要成分。等锅里的水分蒸发一大半后,又让人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当然饱和的食盐水也行。

当食盐加入后,李正便看到整个溶液上下翻腾,在翻转跳跃中,淡黄色的沉淀便不再在溶液中隐匿身形。在充分搅拌后这些沉淀物会占据溶液的上部空间。这一步就叫做盐析。

李正知道这些蜕变的淡黄色沉淀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硬脂酸钠,也就是肥皂。

有了这最原始的肥皂后,李正叫人把这些淡黄色的沉淀物捞了起来,放在另一个盆子里加入了花瓣粉,将花瓣粉搅拌均匀后,就是最后一道工序了,那就是灌模。

李正让人拿出了十二种不同的压模,每一个都是后世香皂的二分之一大小和样子,但每一个都带有一个浮雕,分别是十二生肖。

等所有肥皂从模中取出后,李正还叫人用小刀细细的修正一下,让这块肥皂的外观更加完美。

就这样,大唐的第一块香皂就产生了。

呼,李正忙了一个上午,终于弄好了几十块香皂,他又看了一下那些皂化反应后产台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