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小奸商 > 第93章 长安公厕

第93章 长安公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万年县伯又招工了!(这一章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慎入!)

李正这次要以最快的速度完工,招工人数是四千人,待遇是每人每天六十文钱包三顿加肉的伙食,一时间长安城内的老百姓都沸腾了!

“嘿,你们听说了吗,万年县伯又要招工人,听说这次要招四千人,干一天活就给六十文哩。”一个酒楼工作的伙计说。

“听说万年县伯觉得长安的卫生太差了,一下雨就满地污秽,所以出钱大肆修建茅厕,让咱门这些老百姓啊,在长安街头也有地方如厕。”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说。

“可不是嘛,人家孙神医也说了,一个地方太脏了容易传播疫病,你们以后啊都不可以在街尾暗巷随地大小便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说。

现在是五月,田地里的农活已经没有三四月那么么了,于是很快李正便招募到了四千工人。

由于长安城内有一百零八个坊,李正便在每一个坊内修建一个公共厕所,东西市由于人流比较密集,李正便各自修建了两个,正好是一百一十个公共厕所。

另外,李正在朱雀大道两侧各自修建了五个公厕,在十一处城门口附近又修建一个公厕,一共修建了一百三十一个公共厕所。

由于每一个公厕都平均有好几十人运输材料,搭建屋子,所以还没十天功夫呢,长安城内一百三十多个公共厕所已经可以全面落实使用了。

古代的厕所非常简陋,就是在地上深挖一个土坑,人就站在土坑上面方便。后来为了遮风挡雨,人们在土坑上面加盖了棚子。后世在一些农村地区还能看到这种厕所的大致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极简版厕所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土坑较深,而厕所周边污水横流容易打滑,所以人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就有可能会掉进坑里。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就是在如厕时掉入茅坑,不幸溺毙。《左传·成公十年》记载:“如厕,陷而卒。”

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死得最憋屈的一个国君。

李正的公厕是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古罗马时期的公厕为蓝本,加以改造弄成的,毕竟不可能给你弄个冲水马桶吧。

古罗马的厕所已经和今天的抽水马桶十分相似,厕所或有两三排,每排都有数个坑位,坑位上的坐垫石打磨得十分光滑,但不单独设置冲水。

李正则在公共厕所建得比地面高差不多两米,人们乘阶梯到达上面的厕所,按男左女右分别如厕,厕所大门外面还有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值班,负责厕所卫生和防止有人干偷窥之类的事。

进入厕所内部后两侧都有一排,每排都有五个坑位,坑位上是用陶瓷制作的十分光滑的座便器,上面还有一个木盖可以把坑位盖住,每个坑位之间都有一块木板阻隔,进出坑位也有一道木门,这就大大保护了个人隐私。

而在公厕坑位下方还连通了一个瓷管,把排泄物通都通过这瓷管集中在一个挖地两尺的粪池里,每天白天都让长安城外的农民进城免费掏粪。

即使到了后世某一段时期,金坷拉也是十分吃香。而到了唐朝,作为国际大都市,长安粪量也位列第一,公务员管粪管不过来,居民家里堆粪成山,索性泼街上。之后唐高宗紧急立法“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此外,他还将掏粪权下放民间,掏粪工成了个体户,凭粪成了万元户,粪也不再流浪街头,继续去造福万田。《太平广记》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

因此,李正选择了距离长安最近的几十个村,按一个村分配两三个公厕,每天早上一大早进城挑粪,既不用花钱请人清理,又可以增加农民们的土地肥力,一举两得。

经过了十来天的时间,长安公厕很快就投入使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