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舍得一身剐,敢把大咖拉下马 > 第一章 哪个庙里都有屈死的鬼(下)

第一章 哪个庙里都有屈死的鬼(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范无咎这个瘪犊子竟然敢拿铁钩子钩老子锁骨,咋一点情面都不讲!不对!不对!”战智湛肚子中暗自嘀咕道:“范无咎是专门缉拿人魂魄的鬼差,压根儿就不是人!咋会和老子讲啥人情?嘿嘿,老子和范无咎讲人情世故,岂不是对牛弹琴?范无咎,范无咎……‘无咎’可是《易经》中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周易系辞传》上说,‘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吉未必就是得到,凶未必就是失去。吉和凶只是个象,未必属实,不宜过度执着追求或纠结。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却未必是老子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只不过,这把可是关系到老子的生死,《易经》所追求的既然是无咎,不是大吉大利而是做人的最高境界,那么对于老子来说,就是凶险祸患了。”

战智湛读《周易系辞传》很有心得。他很欣赏这些话:“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闭上,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长见识的过程嘛!

《左传》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不重复犯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不是一个坏人了。战智湛想到这里,心中不由得又是一动:“《金刚经》中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

战智湛也曾想象过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哎呦大事不妙!都说范无咎和谢必安这两个鬼家伙法力无边,能看透人的心思,知道人想些啥。自己在这旮沓虎了吧唧的骂人家……尽管是肚子里边啦暗暗的骂,范无咎和谢必安这两个鬼……啊就不对,是仙差!范无咎和谢必安那是名副其实的仙差!自己应该歌颂二位仙差的丰功伟绩才对呀。嗯,二位仙差,法驾人间,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二位仙差,法力无边,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战智湛丝毫也没有感觉到卑鄙无耻,只是觉得有些遗憾。战智湛是遗憾在自己的一片歌功颂德声中,犹如金庸金大爷的名著《天龙八部》中星宿派的弟子歌颂“星宿老仙”之时,少了各种乐器,又是丝竹、又是钟鼓,吹吹打打地伴奏,自己善祷善祝的诚心岂不是大打折扣?

战智湛偷偷地看了一眼谢必安,又偷偷地看了一眼范无咎,还是那副不动声色的德行。战智湛这才松了口气,也许自己骂他的话和称颂的话两下里综合了,这位仙差不予追究了。

不知不觉之间,战智湛随着范无咎和谢必安一直来到一座城池边。战智湛揉了揉眼睛,抬头看去,只见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鬼门关”。战智湛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过了“鬼门关”就是“黄泉路”,也就是“接引之路”。“黄泉路”上有很多孤魂野鬼,是那些阳寿未尽而非正常死亡的,他们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阴间,只能在黄泉路上游荡,等待寿阳到了之后才能到阴间报到,听候阎罗王的发落。经过“黄泉路”,走过“奈河桥”,许愿“三生石”,回首“望乡台”,喝下“孟婆汤”,报到“阎王殿”。

战智湛思之极恐,他又后悔了,色厉内荏的叫道:“乖乖隆嘚咚,猪油炒大葱!过了鬼门关人的魂魄就变成了鬼,然后就是黄泉路,就是阎王老子的地盘儿了,老子就变成名副其实的鬼,再后悔就晚了。哼!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