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嫡公子 > 第三百三十九章 无言的默契!

第三百三十九章 无言的默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臣的确说过。”

“朕给你解释的机会!”嬴政漠然道。

秦落衡道:

“回陛下。”

“臣之所以这么做,是为稳定楚地。”

“山东六地,对秦怨恨最深的莫过于赵、楚两地。”

“赵地对秦的怨恨多源于长平之战,当年长平之战后,赵地几乎家家缟素,因而赵地民众对秦多有怨恨,但在臣看来,赵地的贵族对大秦实则是畏高于怨。”

“而且长平一战后,赵地至今都未恢复元气,因而不足为惧。”

“但楚地不然。”

“战国后期以来,天下流传一种说法,一统天下者,非秦莫楚,大秦以法治天下,制度完善,秦人骁勇善战,楚国以道家为主,经济繁荣,底蕴深厚。”

“因而楚国贵族一直有一股优越感。”

“他们并不服输。”

“所以相比天下其他地方,楚地是最容易造反的,因而大秦对楚地贵族的监管也最严,但楚地其实跟其他地方不同,楚地因为地广人稀,资源充沛,导致内部派系繁多,内斗不断。”

“近百年来。”

“楚地诞生了不少新贵。”

“这些新贵跟老贵族之间隔阂很大,甚至是互相敌对,互相看不顺眼,也都认为是对方阻拦了楚国霸业。”

“实际来看,楚地老氏族问题更大。”

“老氏族思想僵化,容不得变通,也容不得改变,新贵族更有活力,也更有野心,而当年朝廷迁六国贵族于咸阳,楚地迁来的大多是老贵族,新贵却是大多逃亡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原本楚地是老贵族占据上风,但现在老贵族被幽禁在咸阳,而原本老贵族占据的资源,却是逐渐被新贵夺走,而新贵本就对大秦一统天下抱有敌意,也是最有反意的。”

“这岂非是坐视反秦势力做大?”

“我让羌瘣将军放这些老氏族回去,便是想挑起楚地新老贵族之间纷争,让楚地贵族忙于内斗,而无暇再去反抗朝廷,从而避免楚地反秦势力进一步扩张。”

“继而达到分化削弱的效果。”

“这是臣的一些愚见,的确有不妥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嬴政目光漠然。

冷声道:

“楚国不论是新贵族还是老贵族?大秦又何曾惧过?楚国在跟大秦交锋中,又有几次占到上风?即便顽强如项燕,最终还是在大秦的铁骑下崩溃自杀。”

“楚地的新贵族也好,老氏族也罢,他们若是敢反,朕就敢再令铁骑踏破一遍楚地,楚国都被朕灭了,朕不信,一些残余的余孽还能掀起多大风浪?”

秦落衡尴尬的笑了笑。

并没有反驳。

项燕当年的确是战败身亡。

按理而言,项氏应该是由盛转衰,但谁知会冒出个项羽,这人可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他又岂敢小觑,对于项羽这种万人敌,他一向不吝于报以最大的恶意。

毕竟。

这种存在对天下伤害太大。

能提早按死,还是提前按死为好。

不过。

这种事不好明说。

他也不知该如何说出口,只能开口道:“大秦自不会惧怕已经亡国的楚人,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当年项燕落败,楚地贵族其实多有不甘,而朝堂若对老贵族穷追猛打,势必会造成新贵的快速崛起。”

“项燕在楚地极有声望,因而项氏才能屡屡躲避官府抓捕,若是老贵族悉数被剿灭,项氏未必不会乘势而起,没有老贵族从中作梗,楚地定会团结在项氏一族下,加上老贵族被灭,同仇敌忾之下,楚地恐怕会成为大秦心腹之患。”

“臣认为此事大可不必。”

“楚地本就长于内争,与其花大气力去围堵,不若驱狼吞虎,放老贵族回去,让他们私下暗斗,他们内斗的越厉害,楚地无疑也会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