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雍一小兵 > 第四百八十七章 缓缓扑来

第四百八十七章 缓缓扑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视野越来越清晰开阔,王镡也发现对面豫军的阵型有些不对。他们的大军在西面,前方伊阙关下还有正在攻城的部队,大约一千多人,在伊阙关城墙下部署,正准备攻城。

王镡立即下达了命令,让褚路煦带领骠骑攻击豫军的攻城部队,同时中军大阵向着西南方向缓缓移动。

越过伊阙关西段城墙后,虽然可以目视远处的豫国大军,其实两军之间尚有数里的距离,只不过因为地势平坦,所以视野十分开阔。

中军采用车阵,上千辆车在二里左右的漫长阵线上排开,大量兵车排列在最前方,以用于防备豫国骑兵的冲击,两股骑兵放在两翼,比起中军略微靠后。

王镡心里已经有了构想,如果打起来,必须先让中军步卒大阵接敌,骑兵在两翼伺机出动。

豫军和唐军都是步骑混合,但对两军来说,战术上有很大区别,豫军以重甲骑兵为主力,轻骑兵和步兵是辅助。而唐军步兵是主力,两翼骑兵是辅助。

王镡的车阵有很多改进的地方,首先是采取多年击败獯鬻大军的经验,将车阵改了一下,前方的车都是用骡马拉着走的,成了骡车,大军一旦停下之后就把骡马拴在车辕上。

大阵推进时,是八个方阵,一旦停下之后就会变成八个圆阵。后方跟进的,是身着全甲的长矛手、刀盾手,在里面的则是弓弩手,而唐军的最正中的床弩是用马车拉着走的。

王镡下令,一旦停下变成圆阵之后,最中间的床弩士兵立即开始挖土构筑高地,同时将床弩在中间高地架设好。

圆阵对骑兵是重要战术,在汉朝与匈奴全面大战之前,中原战阵多数时候是方阵基础上的各种变化,因为敌人多是步兵。

但方阵对骑兵有致命弱点。

骑兵机动性强,可以利用机动性绕过大阵正面,从其他各个方向发起进攻,方阵侧翼和后方会变成弱点,就算变阵之后,方阵的四个突出的角依旧是弱点。

骑兵发起冲锋时,九成的情况不是正面冲撞,而是“切角”,即骑兵从中间分流,变成两条长龙依次打击方阵四个角,角落的士兵会陷入以少打多的情况,而方阵四角士兵一旦崩溃,整个方阵也就乱了。

卫青有着丰富的对匈奴作战经验,最后总结出来的方法就是对付骑兵用圆阵,使得各处没有突出部,骑兵无论利用机动性集中兵力从哪个方向发起进攻,都无法取得多打少的局部优势,这种战术之后也一直流传着,历经数千年,依旧十分实用。

王镡的大阵缓缓向着远处豫国大军靠近,同时东面伊阙关外,褚路煦率领一个旅五千余名骠骑卫,如长长的黑色钢铁长龙,快速从侧面冲向豫国的攻城部队。

攻城部队远离豫军大营,都是步兵,来不及反应就被摧枯拉朽般冲垮,残余豫军哭喊惊叫,丢盔弃甲向西面的豫军大营奔去。

王镡派人制止了褚路煦的追击,同时命令唐军在距离豫军大营一里外的伊阙关西南侧开始变阵,变方阵为圆阵。

三万余腾骧卫、武骧卫的步卒,慢慢在豫军西南面组成八个庞大兵车圆阵,左右翼拉开一里多宽,开始缓缓向着豫军大营迫近。

褚路煦所率领的五千多名骠骑卫在击退豫军的攻城部队之后,退到大军右翼。乌逻精锐轻重骑兵数量庞大,足有五千多人,位于大军左翼。

之所以这么快变阵,是因为豫军的反应也很快,远处豫军大营中,随着号角声响起,大量豫军骑兵正在迅速集结,大营中尘土漫天,马蹄声不绝于耳。

而且他们的主帅经验老到,远远看去,明显能看到大营的东面和西面都有备战的部队。

东面最多,看起来密密麻麻的军卒,以王镡的经验看,至少超过万人,其中有大量骑兵在营地边缘成队的游弋,想必是防备对岸的唐国大军,这时候也有部分开始向大营前方移动。

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