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扬明 > 第919章 济南蝗灾

第919章 济南蝗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在衍圣公孔胤植着急忙慌,"自愿"向济南输送粮草的时候,山东巡抚赵彦正面带忧色的站在济南府城之上,其身旁数人也是一脸苦色,眉眼之间不时闪过一抹不忍。

约莫从前年开始,原本风调雨顺的山东大地便是逐渐不"安稳"起来,先后有数个府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虽是影响不大,但也为后续的蝗灾埋下了伏笔。

待到今年六月开始,济南府这座山东的省会城市便是毫无征兆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蝗灾,无边无际的蝗虫过境,若大军之尘,自西而东,前后十余里,相属不绝。

如此恐怖的蝗灾,即便是放眼整个大明历史,乃至此前数朝都不常见,故而瞬间便有些许走投无路的百姓选择逃离了济南府,前往他处求生。

趁着手中还有些余粮,还能逃到别处求生,若是留在济南府苟且偷生,待到明年颗粒无收的时候,等待着济南府百姓的便是"易子而食"的恐怖景象。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济南府享有掌管山东盐场的特权,故而相比较其余五府,济南府的百姓更为富庶一些。

也正是因此,济南府百姓"外逃"的情况还在掌控之中,算不得严重,除了人心惶惶之外,城中的秩序也算安稳。

但山东巡抚赵彦仍是不敢掉以轻心,早早的就将山东的灾情上报,并且亲自坐镇指挥,试图尽快将这场蝗灾平定。

作为一名进士及第出身的读书人,如何治理蝗灾乃是他们这些地方官员的必修课,故而赵彦早早的就令地方官府施行了"布围式、鱼箔式、合网式"等方法,捕杀蝗虫。

但不知是蝗虫数目太过于恐怖还是地方官府行动不力的原因,历代百姓和官员们呕心沥血总结出来的办法却是"黯然失色",没有起到半点效果。

济南府的蝗灾非但没有得到控制乃至于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几乎快有失控的趋势,若是就此持续下去,整个济南府的庄稼都会被这些蝗虫吃光。

待到明年,便是真正的末日景象。

"赵大人,本王已传信兖州府,相信不日家中便有人携粮来此,届时再有德王府从旁周旋,应当能暂时解决济南府的燃眉之急。"

沉默了少许,山东巡抚赵彦身旁的一名雍容华贵的老人突然轻轻一叹,面带不忍之色的说道。

其人正是就藩山东兖州的鲁王朱寿鋐,被朱由校赐予了自由行走的特权,故而能够与山东巡抚赵彦同时出现在济南府城。

因为事情紧急,鲁王朱寿鋐也顾不上避嫌,打破了自成祖以来规定的"二王不相见"的潜规则,与济南府的德王朱常洁一左一右立在赵彦的身旁。

闻听此话,未等赵彦有所反应,一旁的德王朱常洁倒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眉眼之间尽是无奈。

蝗灾发生之始,他未有任何犹豫,便是下令开仓放粮,设立粥厂,赈济灾民,为的就是能够效仿兖州的鲁王,也能通过善待百姓,广施善政从而获得天子的青睐,让自己在人生的末年,也能够走出这济南府城,去往别的地方去瞧一瞧。

原本想着,自己的德王府虽然不似成都蜀王,武昌楚王那般富甲天下,但封国济南好歹也是山东的省会,凭借着数代德王的积累,应当能够顺利的帮助济南府的百姓们抗过这次蝗灾。

但是自幼锦衣玉食,不通农事的德王朱常洁明显低估了这次蝗灾所带来的的影响,亦或者低估了普通百姓们对于蝗灾的恐慌程度。

闻听德王府设厂施粥,济南府的百姓们纷涌而至,想要多吃上一口"救济粮",将家中贫瘠的粮食多留上一些时日。

起初的时候,德王朱常洁虽然诧异受灾的百姓如此之多,暗地里有些心疼,但也没有太大的反应。

以德王府数代德王积累下的财力,供养这些百姓算不得什么难事。

一想到事成之后,自己有可能被授予"自由行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