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扬明 > 第1223章 甘肃巡抚

第1223章 甘肃巡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同一时间,位于兰州城正中的巡抚署衙内,一袭红袍的甘肃巡抚洪承畴屏退了伺候的吏员,站在窗柩旁,盯着不远处拔地而起的酒楼表情凝重,迟迟不语。

自从收到天子诏令,将其委任为甘肃巡抚之后,洪承畴便是领着几名贴身的随从在辽东经略派出的一小队亲兵护送下,星夜兼程的赶往了甘肃镇,坐镇兰州城。

纵然在来的路上,洪承畴已是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知晓陕北大地连年遭灾,百姓苦不堪言,但他也没有料到情况竟然糟糕至此。

他这一路上,竟是见到了不少百姓,迫于生计,拖家带口的逃难,等到进入甘肃境内,甚至见到了饿殍遍地的末日景象。

待到进入兰州城后,他第一时间接管了兰州署衙,并且拜会了城中的肃王朱识鋐。

出于对大明宗室的"刻板偏见",洪承畴下意识的认为造成甘肃境内百姓生机如此不堪的根本原因便是城中的肃王朱识鋐所致。

但是当他亲眼瞧见了肃王朱识鋐之后,这种"刻板偏见"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堂堂宗室藩王,非但身着打着补丁的亲王袍服,就连王府中的下人都是寥寥,甚至因为常年无人照料的缘故,不少宫殿已是年久失修,落魄无比。

境况如此窘迫的肃王朱识鋐简直颠覆了洪承畴对于大明宗室的认识,待到他派人于兰州城中走访以后,便是彻底打消了心中对于肃王的怀疑。

依着贴身随从以及锦衣卫的番子来报,天启元年才刚刚袭爵的肃王朱识鋐平日里行事还算"乖巧",从未闹出任何欺压百姓的事。

与其形成强烈对比的,便是同样位于兰州城中的其余几家郡王府,这些人的口碑与肃王朱识鋐大相径庭。

几乎每一位郡王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几件"罄竹难书"的市井传闻,对于这些陈年旧事,洪承畴没有加以理会。

这些"冤假错案"自有与他一同来到兰州城中的锦衣卫去调查,不用他费心。

既然肃王朱识鋐洗清了嫌隙,洪承畴便是将目光对准了甘肃镇的各级官员。

朝廷年年赈灾,全国各地的粮饷源源不断运抵陕北,为何甘肃仍是一副末日景象?

如若陕北大地尽皆如此也就罢了,偏偏三边总督孙传庭坐镇的固原镇以及作为省会的西安府却是"安静祥和"。

这其中,定然是有人从中作祟。

稍稍调查过后,洪承畴原本颇为炽热的心便是凉了一半,这甘肃镇的各级官员的确有问题,而且有很大的问题。

因为甘肃镇地处帝国边陲,兼之自古以来便是苦寒之地的缘故,罕有官员愿意来此做官,故而甘肃镇的"官缺"竟是达到了一半以上。

一名普通官吏身兼数职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甚至有官员同时兼任十余个职位。

如若少数人沆瀣一气,贪墨饷银,欺压百姓,手握生杀大权的洪承畴自是会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但倘若整个甘肃镇都是这种蛀虫,纵然沉稳如洪承畴也不免有些迟疑,姑且不论天子是否会允许他在甘肃"大开杀戒",若是将这些官员尽数诛杀,是否会导致本就人心惶惶的甘肃愈发混乱,还尚未可知。

"督抚,榆林城的消息。"

正当洪承畴暗自失神的时候,耳畔旁突然响起的请呼声将其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身前,一名风尘仆仆的锦衣卫番子在几名亲兵的簇拥下,行至洪承畴身前。

眼见得洪承畴抬头望来,那名锦衣卫番子忙是自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呈递给洪承畴,随后也不待其有所反应,规规矩矩的行了一礼之后,便是自行退去。

深吸了一口气,洪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