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神豪: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 > 第155章 四个字

第155章 四个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徐又铮?他为什么要反对?”

蔡成勋把酒喝下去,两手一摊,“谁知道呢,我们也挺纳闷儿,姓徐的往日里这么好战,这回是怎么了。”

袁寒云随口道:“可能是真的觉得没什么好处吧。”

徐又铮是萧县人,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同样也是毁誉满身的主。

此人做人做事都有那种苏鲁豫皖交界处老江湖的风格,总的来说就是讲义气,不拘小节,胆大心细,但常常无视规则,办事不像个国府高层,倒是像个绿林豪客。

老袁早年巡抚山东的时候,他前去投奔,老袁让朱钟琪接待他,结果两人话不投机,闹翻了,没想到又跟段合肥对上眼,从那以后,就成了段合肥的左膀右臂。

徐又铮使起手段来百无禁忌,什么招数都用,因此饱受诟病,尤其是一手弄出来的安福国会,把好端端的国府弄成了菜市场、窑子。

但别管这人怎么样,好歹是忠臣事主,从一而终,老段从发迹到辉煌到落魄,徐又铮一直都对他忠心耿耿。

历史上,扶桑人终于不反对华夏出兵之后,段老虎很是兴奋,决心参加欧战,徐又铮也表示反对了。所以他这次反对出兵看来不是出于私心,因为即使他反对老袁打,也没必要后来反对自己的主子。

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比较被大家接受的说法就是认为徐又铮认为此战即使打胜,也不会产生什么收益,不如努力筹边,经略外蒙。

徐又铮经略边事的确很猛,历史上,在老袁时期丢掉的外蒙,几年之后让他一通操作收回来,让他名声大振。

此人操作完全就是江湖做法,带着八十辆卡车的兵马,四千士兵,直插库伦,趁着毛熊内乱无暇南顾,什么魑魅魍魉一把扫平,有不听话的喇嘛就送他上西天。

这一路上不光有北边毛熊的势力,还有扶桑人的势力。

传播最广的还是他给扶桑驻库伦武官松井打电话,深刻演绎了什么叫带恶人。

松井是徐又铮在扶桑留学时候的同学,可能让他一直欺负惯了,说话一直没什么底气,老徐打电话过去头一句话就是“你们在库伦有驻军?”

松井小心翼翼,“没有多少,只是为了保证安全。”

“谁让你们驻军的?根据什么条约驻军的?”

松井继续装孙子,“只是为了保证领馆安全。”

“我不管,三个小时,自己缴械送到库伦办事处,否则发生任何冲突,都是你们的责任。”

半个小时,库伦办事处回电话说,扶桑人缴械了。

很多人认为,这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硬气的一回。

由此可见,所谓的历史人物,不是什么平面人,而是一个圆柱人,以徐又铮举例,办安福俱乐部也是他,收复库伦也是他,忠心事主是他,上蹿下跳挑起内战还是他。

挺难评价。

关于这次的欧陆战事,无论主张参战的老袁跟老段等人,还是主张中立的徐又铮,其实都判断正确了。

老袁想打是因为他觉得英法肯定会赢,他猜对了,徐又铮不想打是因为他觉得打赢了也没用,他也猜对了。

蔡成勋眼巴巴看着韩枫,想让他给拿个主意,“少爷,他是次长,我也是次长,他反对参战,我该如何处之?”

现在陆军部都是皖系的天下,段老虎当老大,小徐当老二,老蔡只能勉强算老三,夹缝生存,很不容易。

韩枫点上根烟,抽了一口,“你?你到西边去,打仗!”

袁寒云正啃螃蟹呢,海河螃蟹,津卫的鱼锅伙连夜送来的,闻言擦擦手,称赞道:“大哥,高!实在是高!”

刘顺子跟鲁大明像两个乖宝宝只是吃饭不敢作声。

这都说的啥啊?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