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五十九章:大明史上第一位督公(下)

第一百五十九章:大明史上第一位督公(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外诸国,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使大明陷于内外交困。如此一来,开海巡洋之策,只能废止。这正是别有用心之人,求之不得的结果!”

“可由着他们这样折腾下去,何时是个头啊?”韦贤急道。

郑和道:“韦将军有所不知,番邦来朝纳贡,必须要赶在每年的夏季,而从大明出海,则要等到冬末春初。此因船力必须借助季风所致,这批番商贡使滞留大明,少数还要两、三个月,朝廷要想把巡洋之策进行下去,就要从长计议。”

“除了要使番客受到礼遇,得到利益,更要让他们有事可做,有道可学。让番邦使者真心向化,修身敬德,这才是陛下礼遇万邦,泽被四海的宗旨。”

“这些化外土著,蛮荒异族,能教他们什么?”韦贤忍不住问道。

朱高煦反问道:“番商贡使之中为何会有人逛花街柳巷?”

韦贤答道:“卑职觉得他们是无事可做。”

郑和答道:“臣以为,是因为大明官民对他们敬而远之,心生隔阂,而卖笑者唯利是图,是他们最容易接近的。微臣觉得,他们心里真正想结识的,应该还是大明的百姓。”

“百姓?”韦贤问道。

“对!”郑和点头道。

朱高煦望着郑和,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道:“郑和,你以后出海,必须在外邦贸易中转站设立一座书院,专门教番人认汉字,说汉话,识汉礼,让他们了解华夏,认识大明。”

他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走吧,郑和,跟我去见父皇,我已经想到了治理秦淮乱象的对策。”

一刻钟后。

文华殿。

宦官李兴入内禀告道:“陛下,太子来了。”

“儿臣见过父皇。”

“微臣拜见陛下。”

李兴的话音未落,朱高煦就领着郑和来到了大殿之上,躬身作揖行礼。

朱棣挥手示意李兴退下,然后起身走至殿中,近距离问朱高煦道:“你不去想办法治理秦淮河乱象,来此作甚?”

他说话的同时,犀利的目光落到了郑和的脸上,后者却立即低下了头。

“父皇,儿臣已经想到了办法。”朱高煦恭声答道。

“是何办法?”

朱棣刚才正为此事犯愁,此时听到朱高煦说已想出办法,不由得诧异问道。

朱高煦道:“父皇,儿臣认为,有两个缘由致使秦淮河乱象的发生。”

“其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朝廷没有给那些花街柳巷设立规矩。因为没有禁令要求他们不得接待番人或官员,而他们唯利是图,自然有钱就是客。”

“其二,番商贡使之中的一些人,之所以要去寻花问柳,乃是因为卖空番货置办成大明的瓷器茶叶等物之后,整日无事可做。他们想了解大明的百姓,可不会说汉话,又没有人充当翻译。而脂粉业的女子唯利是图,自然就勾搭上了这些番人。”

朱棣是举一反三的聪明人。

他听完了朱高煦的分析之后,思维逐渐清晰,当即就想到了两个治理秦淮乱象的法子。

“所以,你的办法是,制定管理脂粉业的相关律令,以及给番商贡使找事情做?”

听到朱棣发问,朱高煦立即接话道:“父皇圣明!”

“你打算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治理这乱象?”

朱棣接着问道。

朱高煦拱手行礼道:“儿臣想请父皇下旨,命郑和提督五城兵马司。”

不等朱棣发问,他就做了一番解释。

“父皇,自古以来,拐卖人口、逼良为娼者比比皆是,儿臣想趁着整治妓院花楼之际,对京城内的所有脂粉业进行一次大检查,肃清脂粉业,还京城百姓一个清明的秦淮河!”

“好!”朱棣颔首抚须道。

朱高煦道:“再者,也正好趁此机会,把五城兵马司的职权确定下来。”

“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