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却道蓬莱月下逢 > 第 82 章 古镜之三种般若(一)

第 82 章 古镜之三种般若(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人姜准著《岐海琐谈》,专记温州府习俗。温州府,古称东瓯,位西瓯、骆越之东,与闽同位岐海之中。此书由是命名。其中有载:“……端午悬蒲艾于门……以雄黄、菖蒲泛酒饮之,仍用以抹小儿诸窍。复以色丝为索,名长命缕,系其臂足”。可见明时,吃重午粽、悬蒲挂艾、饮雄黄菖蒲酒、焚烟驱虫、做香袋、系长命线、送节等习俗,除楚地、骆越之外,传播甚广。

骆越乃百越系下一支,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南至越南红河流域,多族杂居,五月初五过节称谓不同,习俗亦殊异。譬如傣族,称端午为粽包节,午时开始,未婚男女齐聚,青年男子投掷香粽,予心仪女子,若女子有意,便拾起粽包,相携至僻静处,至日落时分离去;又如布朗族,是日,扎杨柳、桃枝、黄泡树枝作帚,头人和村□□牵牛或羊,遍走各家门前,轻扫门庭,祷祝主人清洁平安,主人则泼一瓢冷水在二人雨帽、蓑衣之上,以示洗去羊之足迹,午时,杀羊分食,祈求全寨平安。

热闹过后,天地昏黄,万物朦胧。密林之中,更早陷入暗色。耆老站在那道结界之前,挥袖间,似不费吹灰之力,那道结界乍然碎裂。

他来到地下,地宫彩灯耀目,寂寂的,空无一人。满室寂静里,惟有风,呼啸哀切,飒飒吹彻。他转身即走,黑暗里倏尔发出一道声音,飘飘然,仿若寒冰地狱之凛烈、冥河浓雾之鬼魅:“恩师依旧步履匆匆,既然来此,何不留下?徒儿期盼能与您小叙片刻呢!”

耆老听到这道毫不遮掩的声音,步履停顿一瞬,偏首来问:“你主导这一切,是为引我来?”

“是,也不是。”那神秘人站立黑暗中,随着步履姗姗,诡异白面具显现于光亮之中。得意笑音呵呵响起,扭曲变形,“我不过觉得好玩儿罢了……”

话音落地,耆老运气于指,一记弧形屏障抵送神秘人面前,耳听结界簇簇作响,原是那人妄以话语迷惑,在耆老不知觉时悄然袭击,未料被耆老识破。

电光火石之间,耆老右手无名指、小指赫然指向黑衣人,左手广袖一挥,又抵挡背后、周遭黑影袭击。强劲气流先后打破悬壁彩灯,那百变黑影,诞于冥色,人手的轮廓在其间勾勒得不甚清晰,那手接二连三冒出,鬼气翕忽,邪佞非常,仿佛数十只在旁伸抓、运功,令人防不甚防。

气流如刃,剿灭鬼影,那数十只手稍一瑟缩,却化为成百上千,罩向耆老顶项、后背、旁侧,徐徐逼近,后停驻于一步之遥,再难前行!

如此对峙约一刻钟,耳听一道尖锐哨音,地宫里一抹黑影滑翔而过,利爪掠向耆老面门。

“圈养天鹰?你去过昆仑了?”耆老拧眉,灰蓝眸死死锁住“眼前人”。

那人笑了,“是啊,你的眼睛瞎了,徒儿总会好奇,无所不能的师父,眼睛是怎么瞎的吧?”

耆老冁然而笑,“天鹰确实伤过我,但我的眼睛不是因它瞎的。你可是猜错了……”他好整以暇道:“尔似雏鹰,能奈我何?”说罢,广袖席卷,手指翻飞,一心二用,一手驱鹰,一手对敌,鹰摔石壁再难动弹,后是一记指禅,点送黑衣人面门。

黑衣人仿若惧极,惊愣一瞬,直被逼至墙角,那手指停在其面具前一寸许,而后当空横划,面具应声而碎,一绺黑发飘然落地。

耆老出手,仍留有余地,而削发,意似削首……

黑衣人扭首,一线血液濡濡流出,即便知晓耆老目不能视,依然害怕直面。惧怕屈辱交织,袭上心头,他牙根一咬,手携雪锋,短刃上指,格开耆老,耆老撤手刹那,黑衣人便将硕大披风一裹,消失在了原地!

耆老胸膛一起一伏,凝默少顷,似是叹息,再环顾四周,知是安全了,遂折身朝一间间石穴走去,探寻芸初气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