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集邮风云人物 > 第11章 素描几位《中国集邮报》的总编和记者--周家奎 蔡旸 王宏伟

第11章 素描几位《中国集邮报》的总编和记者--周家奎 蔡旸 王宏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1章素描几位《中国集邮报》的总编和记者--周家奎蔡旸王宏伟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11)

往事如风

11、素描几位《中国集邮报》的总编和记者--周家奎、蔡旸、王宏伟

顾雪林

记忆中的周家奎

记得那是1992年5月,《中国集邮报》试刊发行,作为新闻界同行,我非常高兴地向首任总编辑周家奎表示祝贺。我和家奎是老朋友,他以前在《人民邮电报》副刊部当负责人,个子不高,眼窝很深,较瘦弱,但人很精干,为人和气,工作作风较严谨。印象中,他也是个集邮行家。

那时,周家奎和我总能在一些集邮活动和研讨会中碰面,我们总喜欢坐在一起,常就办报和如何做好集邮宣传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也常常交流如何把报纸办得更精彩、贴近读者。

周家奎很希望能加强和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的交流和联系,我们每次有活动,《中国集邮报》总是及时派出记者参加活动并报道,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集邮报》换了一任又一任总编,有些人我熟悉,有些人我完全不认识。

老总编蔡旸

现任总编蔡旸也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他是《中国集邮报》首批记者之一,当总编时已属资深记者了。

当年,我初次见到老蔡时,有些惊讶,这不是“聂卫平”吗?老蔡大大咧咧、为人随和的一面很像聂卫平。他个子不高,胖胖的,很喜欢笑,聊起天来天南海北,颇有资深记者风范,很容易让人接近。

蔡旸和周家奎一样,也喜欢和首都新闻界采访集邮的记者们保持密切关系。蔡旸和周家奎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更能侃,他能很快和记者圈的朋友们打成一片。

我手头上有很多当年蔡旸寄给我的各种活动的首日封和明信片。一看见那大大的签名,就知道是蔡旸寄来的信件。作为一个同样要在集邮活动中采访的记者,我知道他要忙里偷闲给朋友们寄出这些信件,是需要费很多精力的。当然,我也知道,蔡旸是一个很看重友情的人。

我们的大小活动,蔡旸总是亲临现场或派出得力记者采访报道。我很感激,但至今没有说出口。也许我们太熟了,朋友之间,客套就免了。

集邮摄影家王宏伟

谈起今天的《中国集邮报》,有个人物恐怕不能不提——王宏伟。他精力旺盛,勤奋拍照,脸膛红红的,头发稍稀疏,体格健壮,浑身散发着年轻人的活力。

宏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跃,他可以天南海北、天涯海角地四处采访邮电局所,发来一篇篇充满****文并茂的文章,让人敬佩!后来我才知道,宏伟已是人到中年,并且身体也不是特别好,他就是凭着对集邮事业的热爱,活跃在集邮圈。

宏伟给我的第二印象,是他很谦虚。作为《中国集邮报》的资深记者,他的集邮知识应当远远高于我们这些业余的集邮者。但他和我一见面,总是喜欢聆听,喜欢探讨各种集邮话题,从不以《中国集邮报》资深记者自居。他谦逊好学,年纪轻轻,已经出版了多部集邮专著。

宏伟给我的第三印象,是他的求知精神。两年前,我和王渭、朱祖威、岳小湄等联合发起成立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筹备期间,宏伟就曾参与讨论,出了很多好点子。成立大会上,宏伟和戴元元编辑代表老蔡总编表示祝贺。之后,他先后参加了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的两次理论研讨会,并连续两次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优质论文,论点清晰,论据充足,充满激情的洪亮声音在会场缭绕,令人难忘。

抚今追昔,我当年参加北京市集邮协会的活动时,是个才30岁出头的小青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