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集邮风云人物 > 第25章 刘格文少将——解放军中的集邮家

第25章 刘格文少将——解放军中的集邮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5章刘格文少将——解放军中的集邮家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25)

《25、刘格文少将——解放军中的集邮家》

顾雪林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认识的军旅集邮家很少。

最近细细清点:我认识武汉军旅集邮家马麟、南京军旅集邮家葛建亚、《海军报》军旅集邮家段跃中和《解放军报》军旅集邮家刘格文。如今,这些人都是集邮界的名人啊。呵呵,我还真认识不少军旅集邮家。

在上述这些军旅集邮家中,我认识刘格文最早。大约在30年前,那时,他挂着上校军衔。我们共同出席北京市的一个集邮学术研讨会,相互认识了。之后,我们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增选刘格文为我会的常务理事。

在新闻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记者和现役军人交往要慎重。我和刘格文的交往,一直遵守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我和刘格文只在相关的会议上交往交流,不涉及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所以,刘格文在北京的家我从来没有去过,尽管我很想看看刘格文的那对双胞胎女儿。

记忆中,我和刘格文只单独吃过一次饭,地点在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附近的一家饭馆。饭局中还有当时的《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集邮爱好者于宁。大家就是谈集邮和集邮热点问题,不涉及其他。

现在想想,我和入刘格文的交往,也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收到过刘格文寄给我的一些纪念封和首日封,不多。我是否寄给他过集邮品,实在是记不清了,我知道,因为忙,我寄给邮友们的集邮纪念品不是很多。

刘格文曾任《解放军报》编委、评论部主任;我曾担任《中国教育报》编委、国际部主任、社会周刊部主任和文化社会部主任。我们俩的特点是,还能写点让人爱看的集邮文章,喜欢探讨集邮问题,喜欢研究集邮活动的未来发展。

刘格文性格非常和善,常常笑着和你讨论问题,不喜欢显露军人的威严一面,而是喜欢用军人温情的一面和大家交流。刘格文善于交际,善于交流,谈起热门集邮话题,总是娓娓道来,潇洒热情,言语间不乏幽默。刘格文曾写过《猴票》一文,洋洋洒洒,文字洗练,推论在理,很受集邮者们的欢迎。

我和刘格文一起参加的各种集邮活动很多,相互间很熟悉。我看着刘格文从上校、大校到将军的成长,很为他高兴。

有一段时间,我高龄的母亲病重,我在医院照顾母亲,有几年很少参加集邮活动。

有一次,在朱祖威组织的外国邮票评选发奖大会上,我在台上照相,有人在观众席上大声喊我,我驻足一看,是刘格文少将,我们相互热情的打招呼,这是我们相隔几年后的第一次见面。

后来,参加朱祖威的葬礼,我们在葬礼上见过面,当时都很悲痛,谈话不多。

2016年7月30日《纪3无齿邮票探源》一书在北京出版,该书主编李伯琴在北京兰州饭店主持了新由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出版。该书名誉主编蔡文波、高级顾问王三义、主编:李伯琴。该书编委:马俊昌、王世兴、刘劲、李虹、李潮、李益新、杨建林、顾雪林、蔡旸。

刘格文参加了该新书的发布会,呆的时间不长,没有在会上发言,没吃午饭就走了,他好像很忙。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华夏专题邮会会长(中国癌症放射治疗仪研制总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李伯琴,李伯琴夫人摄影家郭丽珠、中国邮政博物馆前馆长王三义、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文物鉴定专家李虹、原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室主任关鹤舞、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处长杨建林、国家信访局办信司原副司长李益新、《中国邮政报》主任李潮、《集邮》杂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