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皇太孙 > 第38章 鼎鼎大名

第38章 鼎鼎大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马三保这个名字肯定很多人听都没听过,但是这马三保后面改的名字,可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郑和下西洋,读过历史的人,都听说过这件事,而马三保,就是郑和改名之前的名字。

“你年纪轻轻的,当个太监未免可惜了,正好我府上缺个端茶倒水的,你若是不嫌弃,不如就跟我回去?”

听到朱煊的话,马三保顿时不敢置信的抬头。

说实在的,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那个大男人会愿意去了那玩意儿去宫里当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太监。

现在既然有人愿意收了他,马三保心里肯定是一万个同意。

当即,马三保也顾不得答应,赶忙先磕起了头。

“谢谢爷!谢谢爷!”

“先起来吧。”

朱煊制止了马三保继续磕头的行动,扭头对廖家兄弟吩咐起来。

“等下去给他收拾一下,买两身干净的衣服,留在小酒馆当个管事儿的吧。”

“是!”

廖家兄弟点点头,随即带着马三保离去。

而一旁的朱元璋,却是微不

可查的皱了皱眉。

“我没记错的话,你那个小酒馆已经收留了两个乞丐了吧,这天下的乞丐那么多,你又能收留几个?”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

朱煊有善心自然是好事,但就怕他太过仁慈了,反而容易成为被敌人利用的缺点。

“这天下的乞丐那么多,我自然是收留不了的,我也只能尽我所能,能帮一个是一个。”

朱煊摇了摇头说道。

“这些乞丐其实都是可怜人,今年的淮北红字啊,去年的陕地旱灾,还有淮西等地,隔三差五的就容易闹洪灾旱灾,每次闹灾都容易导致百姓流离失所,长此以往下来,乞丐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这事咱也知道,咱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逃荒,老家没了收成,家里几口子人,最后就活下来咱一个。”

朱元璋叹了口气,当初的自己浑身上下就剩下一个破碗了。

现在回想起来,若不是当初被逼的走投无路,他又怎么会无奈的踏上了造反的道路。

“咱那个时候就在想,要是那些当官的稍微有点良心,能尽心尽力的救济

百姓,帮着他们抵抗灾情,那每年的灾害又怎么会死那么多人。”

“可是啊,咱还是把那些当官的想的太好了,他们当了官想的从来不是怎么帮着百姓解决问题,而是变着法儿的为自己谋好处。”

“这人那,最怕的就是没了良心,那些当官的良心就全被这白花花的银子给熏黑了,哪怕朝廷实在看不下去,拨下救济灾民的粮食来,大多也都进了那些贪官的口袋,真正能到百姓手里的,怕是连半成都没有。”

……

朱元璋作为一个乞丐出身的,对此自然是深有体会。

因此,他在当了皇帝之后,最痛恨的就是这些贪官,只要被他发现,那就是砍头都是轻的。

大明每年光是因为各种贪污问题,被革职流放甚至是被砍头的官员,简直数都数不清。

朱元璋感叹了一番,忽然又笑了起来。

“说起来,咱还得多谢你呢,你提出这个以工代赈的法子,或许今年的淮北灾情会有不一样的变化,到时候要是真见了成效,咱肯定不会亏待你。”

“其实以工代赈这个法子很简单,咱大

明的洪武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不提出来,肯定有他自己的考虑,所以这个办法能不能实行下去还是个事。”

朱煊摇摇头说道。

“哦?那你倒是说说,咱洪武皇帝为啥不实行以工代赈?”

朱元璋挑眉,难道这小子连自己的帝王心思都能揣测的过来不成?

“其实很简单,无非还是地方官员的问题,我大明的百姓,每年除了交税之外,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