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6节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6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们都当心点,可别摔了。”

她采了好几种蘑菇拿在手上,教林若云辨认,“老三家的,这些都是没毒的,放心捡。”

刘氏则是拿了两三朵红艳艳的菌子,“弟妹,这种就是有毒的,你可别觉得好看就捡回去。”

林若云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林子足够大,人手也多,不一会儿五个小背篓就满了。

刘氏有些舍不得还想继续捡,几人决定先把这些背回家去晾晒,再换大筐子来捡。

回去时碰上些婶子,这些人瞧见筐子里那又肥又大的菌子,两眼放光,立马回家拿筐去后山。

待林若云等人再回林子时,里面已经十分热闹,到处都是人,相应的菌子就少了。

等到快吃午饭时,带来的竹筐才勉强装满。

这一遭后估计要再过三五天才能再来捡菌子。

回到家,几人将这些菌子清洗干净,放在凉席上晾晒。

中午的菜便是炒菌子,只加了一点点油,配上青红椒和酸豆角一块炒,简直色香味俱全,吃一口美滋滋。

***

下午,村里的广播响起来。

“各位村民,各位村民,请立即到晒谷场上开会。”

陈爱学还是第一次听到广播,稀罕极了,“这是在哪说话呢?我怎么没看到人。”

林若云便指着远处的大喇叭,“声音就是从这个大喇叭里传出来的,说话的人在村委。”

“村委?那么远。”陈爱学不理解。

林若云便仔细回忆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尽量用简洁的语言给他讲了广播工作的原理。

“这儿的好东西可真多,乡下人都能用得起如此神奇之物。若是这喇叭用到了战场上,那多方便。”陈爱学很是羡慕,又夸林若云:“娘子,你可真厉害,这都懂。”

林若云摆摆手,“多读书,读多了你也就懂了。”

陈爱学深以为然。

队长的威望在生产队里还是很高的,广播通告后,很快便有人拎着板凳、茶缸子朝晒谷场走去。

晒谷场上,四周的树上拉满了红条幅,写着爱国爱党、鼓励秋收的标语。

最右的小棚里,有一个大铁桶,装着放了糖的绿豆汤,各家拿着茶缸子就是为了这。

正中央是是一条长桌,后头坐着书记和队长,两人一个维持着现场秩序、一个拿着稿子调试话筒。

待人都到齐了,书记便开始讲话。

书记是老红军,很会做思想工作,一番演讲下来,大伙都是热情高涨,拍着胸脯保证要努力搞秋收、交公粮,绝不给国家拖后腿。

陈爱学也在鼓掌,心中却是十分讶异,这儿的人可真奇怪,居然上赶着交税,还这么高兴?

他也长了心眼,不敢当下就问,夜里才悄悄地问媳妇儿。

林若云默了默,“这个啊,说来可就话长了。我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楚,改天找本历史书,你读了就明白。”

农民也能读史书?

陈爱学又是一阵惊讶,不过惊讶多了,也逐渐习惯。

媳妇儿说得对,多读书,书里都有答案。

次日,秋收在鸡叫声中拉开序幕。

男人们先去仓库搬脱粒、运输的工具,女人们拿着镰刀在田里割稻子。

林若云还是跟在吴氏身边学习,吴氏那速度刷刷刷的,一弯腰一起身就是一个稻靶,面前很快空出一块地。

林若云可不行,才割了两丛就觉得拿不住稻靶,虎口也是又酸又痛。

这下她知道陈抗美送那些手套的用处了。

稻田割出一个口子后放稻桶,里面放好脱粒的工具,再插上阻拦谷粒外溅的席子,男人们便开始扛起稻靶使劲摔下去。

这活儿十分辛苦,男人们就跟以前码头上的力夫一样哼起调子,一个调摔一下穗儿。

待稻桶快满了,便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