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84节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84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午她去银行存了三百块,加上之前的钱,户头上已经有了一千二百块,也算家境殷实。要是没上大学的话,她跟陈爱学这会儿估计在盖新房了。但进了城,去了京市,又怎么甘心死守在农村?

存完钱,她去了趟书店,顺手拿起最近的报纸翻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皖省一个小村子,搞起了大包干!分田到户,家庭承包公家的土地,自负盈亏!

这可是胆大包天,阳奉阴违啊!

显然,他们也知道自己不对,按了手印后就悄悄地搞,直到去年秋天有了大丰收。

79年,小刚村的收获了粮食13.3万斤,是搞大包干前的四倍,油料产量3.5万斤,是从前20年产量的总和!

并且他们交齐了公粮,这是搞合作化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完成任务!还归还了从前的贷款800元。

此外,小刚村里人均收入400元,是搞承包前的18倍!

种种数据都远超当前的全国平均水平。

难怪他们有底气上报,这样的成绩太亮眼了。

报纸的正中间,是省里领导春节到小刚村考察的照片,家家户户的粮食都囤满了仓库,看着真令人羡慕啊。

就是不知道小刚村这个模式,其它地方能搞吗?

没过多久,广播里也报道了这件事。

第一次听到时,队员们是不相信,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怎么会突然增加那么多粮食?肯定是虚报,“浮夸风”又来了,要批评他们!

但报道还在持续,有些人从县城拿了报纸回来,众人看到后,心头生疑,有些相信。

直到某一天,城里人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了这个消息,终于彻底相信了!

城里人也有几个乡下亲戚,这事就这么在乡下传开了。队员们彻底相信后的反应就是立马跑到大队办公室,签字摁手印,“我们也要分田,我们也要搞大包干!”

队长急得焦头烂额,“大伙儿不要激动,这个还没文件,还不能搞。”

大伙可不信这套,想法很坚定。

“为什么不能搞?别的地方就能搞,咋咱们这儿就不行呢?”

“我不管有没有文件,我就是要分田,我要吃饱饭!”

“你为啥不给我们分?是不是你怕分了田,你这队长就耍不起威风了?”

……

队长:我想骂人!

但骂人解决不了问题,还得耐心安抚,眼看大伙儿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他实在是招架不住,只能使出一个拖字诀。

“这样吧,我去公社问问,帮大家转达意见,成不?”

大伙一听去公社反映,找上级了,看来有门路,暂时被安抚住。

此时公社那边已经聚集了好几个生产队的队长,都是来反映这同一个事情的。

公社领导也做不了主,只能往县里反映,县里又继续往市里报,市里往省里递。

这种事又哪是三五天就出得了结果的。

因为队上还有民兵队,所以不管队员们多么想分田到户,但没有文件指导时,还是不敢硬来。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拖过去了,转眼间雨水到了,该准备春种的事了。

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大伙提不起什么精神种地。

这哪行?这一季的庄稼耽误不得。

队长劝说没啥效果,只好让老书记出马。

队上的老书记就把大伙召集起来做思想工作,劝大家春天里好好干,说假如秋天等来了分田的文件,地里却荒着,咋办?地给你了,你却没有粮食收,还得交公粮,这就是大伙想要的结果?

大伙一听,好像是这么个理,又都振作起来,好好翻地。

正月即将结束,林若云和陈爱学也准备回校了。

虽说分田到户的声势很猛,但也没削减吴氏学习的兴头,她认真的程度比得上村里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