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109节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109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唉,我们厂子已经把空闲的车子租出去给人搞运输了。就连东门那边的墙都拆了,那一带的空地和房子租给别人开店摆摊。

如今这摆摊也不好摆啊,现在严厉打击投ji倒把……”

林若云越听越糊涂,怎么听着好像私营经济又不被允许了?

不对啊,明明上个月她还看到米国经济学者说《华国改革势不可挡》,甚至猜测会不会走上紫笨主义呢?

只是大姐的精神劲已经很差了,林若云便挂掉电话不再打搅她。

看看时间,两人决定打下一个电话,希望在徐老那能解惑。

徐老听完林若云的问题,先是回答了那个尖锐的问题,“当然不会。那是西方的舆论武器,它们就是喜欢这样,要不把你丑化成大魔鬼,要不就是把你划为一个阵营的小弟。一点都不懂什么叫独立自主,什么叫尊重。”

“至于你姐姐描述的那些啊……怎么说呢,并不是不让改革了,而是需要放缓速度,让大家来适应,更好的理解改革,而不是瞎搞。

这几年经济企业改革声势浩大,投进去的钱源源不断,但收效甚微。上头派人下来查,才发现有的人乱搞,项目重复,生产计划杂乱,目的呢就是为了捞钱。

所以上面急忙踩了刹车。

这就好像你拼命做衣裳卖,踩缝纫机踩太快,踩出火星子快要烧着裤腿了,所以你不得不停下来先把身上的火浇灭。”

“新政策的出现就是为了去解决当下的问题。”

林若云恍然大悟,“我知道了,老师。谢谢您。特区那边也受到了影响吗?”

大哥二哥都在鹏城工作呢,不知道会不会被影响。

“鹏城啊,那可是处在风口浪尖呢。去年有同志去参观,结果到了晚上就趴床上痛哭,说咱辛辛苦苦搞了几十年,一朝解放回从前。还说特区除了国旗是红的,其它都变色了,已经没有社会主义的味道了。”[2]

林若云刚听到这话时觉得很好笑,很难想象老成持重的干部们伏床痛哭的场景,但随即又为他们的赤诚之心动容。

“那结果呢?”

“后来啊,特区的同志们也要辩驳啊,咱们当然还是同志。

不改革,群众吃不饱啊。你晓得闽省吧,那里山多地少粮食吃不饱,工业极不发达,建国至今只有一条铁路,不改革怎么让大家吃饱穿暖?

闽省位置好,又有不少侨胞回国投资,这是优势,要好好利用。

况且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手段,紫笨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搞,它并不是区分两者的根本标志。[3]只要还是人民当家作主,咱们的大地就始终是红色的。”

徐老说得斩钉截铁,这也是他们这代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孩子啊,你们要对国家充满信心。曾经有比现在更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如今这小风小浪,又怎么会克服不了?”

林若云虚心受教,“嗯嗯,老师我们明白了。”

看来确实是在外面呆久了,被米国的花花绿绿扰乱了心绪。

她有些想早点回国了。

人心易变,尤其是在浮躁环境的影响下。

徐老说特区的变化大,在特区的人也一样,很多人从内到外都变了。

鹏城成为特区后,这里就来了许多勇敢的闯路人。

有的依旧老实本分,拒绝了外界干扰和诱惑,安心挣钱,比如郑立强。

有的携家带口,在养家的重担下,激发出精明能干的潜质,挣到了大钱,比如陈爱军和林翠萍。

荷包鼓起来后,他们的自信心也在暴涨。

自信膨胀后,难免会自视甚高,对于财产不如自己的人会有种优越感。

也许他们自我没发现,但确确实实的体现在了接人待物上。对外面的顾客还能伪装,到了家里就装不下去。

陈爱国一个月的工资比不上二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