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终宋 > 第817章 肯将衰朽惜残年

第817章 肯将衰朽惜残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蒙军。

直到随吴泽一路赶来,路上也得知了当年的隐密之事。

但若非亲眼所见,如何能叫人相信?

堂堂朝廷宰执被毒杀,假死脱身,主政关中两三年而朝廷一点风声都无?难以置信,难以置信!

“吴相公。”闻云孙眼中带着些震撼,不知如何开口,道:“学生曾听得吴相公一诗,欲知千载英雄气,尽在风雷一夜中。”

“老夫知道你想问什么。是啊,老夫没死在循州那一夜风雷中,又苟且偷生了几年。回想起来,了却平生不少心愿……你可知,老夫守住了长安千年古都……”

闻云孙登时红了眼,肃色道:“学生……学生定为吴公讨还公道!贾平章……”

“公道不公道的,老夫不在乎了,也不怪贾似道,如我这般涉及皇位之争的罪臣,流放到地方之后,暗中杀掉,本就是常例。”

吴潜说的是流放,不是“贬谪”。

宋廷的贬谪有三种,一是左降,放任地方州县,依旧有权;二是安置,仍有一定的自由和虚职;三是编配。

吴潜贬循州就是编配,是被专人押送到偏远恶劣之地管制,定期向地方官“呈身”,即是被关押在循州。

说是“贬谪”,听起来像是把官位降一点,外任地方,看起来还是官。

其实编配就是流放,编配官就是罪犯。

当然,这也是大宋对士大夫的优握。连谋逆大罪也只是“贬谪”处置。

今日吴潜随口一句话,把这窗户纸在年轻的闻云孙面前捅破了。

因为他真的不在乎什么公道不公道了,在乎世道。

“江古心尝言‘世道之责当在宋瑞’,你莫辜负其厚望。”吴潜以一双老眼注视着闻云孙,喃喃道:“世道之责,在尔辈年轻人。”

闻云孙一愣。

他触动很深,但许多事暂时还未完全想明白,登时惘然。

再一看,见吴潜还有话要与吴泽说,他只好郑重行了一礼,告退。

帐中,只剩下吴泽还守在吴潜身旁。

“也不知陇西能否守住啊。”

“祖父切莫再忧心战事,好好休养才是。”

“不行了,回光返照了。”吴潜的思绪似乎很飘,说起话来有一搭没一搭的,道:“杨西庵与我同岁,你看他精神矍铄,怕是还能看到四海归一之日,让人羡慕啊。”

吴泽大哭。

吴潜含笑拍着他,道:“莫哭……也好,我至死犹是大宋臣子,也好。”

他不给孙子哭着说那些安慰话的机会,让吴泽凑近了,缓缓地交代身后之事。

“此番若能挡住蒙虏攻势,李瑕的基业便立住了,我一直劝他要忠于大宋,尽力了。事到如今已拦不了他。也好,身后事管不了了,往后你想如何做,便如何做。”

说着说着,吴潜有些累了,最后道:“我走之后,由你三叔守孝……你不必守孝,你守关中。”

“孙儿……”

“记得来时我与你说的话吗?你守关中。”

吴泽大恸,跪着含泪答应。

隐隐地,能听到吴潜以极低的声音在念着唐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不是吴潜此时的心境,这是他被贬循州时的心境。

但谁曾想,最后他并非死在循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他守住了蓝关。

想到这里,吴潜有些遗憾,更有些得意,不由微微一笑。

良久,吴泽再抬起头,看到的是凝固在吴潜脸上的那一抹澹澹的笑意。

“祖父!”

吴泽泣不成声……

~~

三日后,一封急信由快马传到了合阳大营。

李瑕展开信,愣了一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