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终宋 > 第1073章 攻其必救

第1073章 攻其必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擒杀虏酋之子!擒杀虏酋之子!”

杨奔本想激励士气,此时反而被士卒们激励到了,大声喊道:“大唐的将士们!我们曾经斩杀了虏酋蒙哥,使不可一世的蒙古一蹶不振。现在忽必烈的儿子敢偷偷摸摸地溜过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能让他走了吗?”

“不能!贼子休想逃!”

“出发。”

杨奔手一挥,一个个骑兵便驱马跟上他。

兴庆府的城门大开,两千骑涌出,向南,冲向元军包围他们的防线。

在他们身后是贺兰山。

正是“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

沙头坡。

这是从兴庆府去西宁州半路上的一处军事重镇,成吉思汗伐西夏时曾在此渡过黄河驻扎于六盘山,次年病逝。

这次,董文炳率军路过,不能够前往西盘山祭祀成吉思汗,只能在沙头坡匆匆举行了一个祭典。

祭典才结束,一支两千人的唐军骑兵袭击了他们。

倒没造成太大的损失,踏了几顶帐篷、射杀了十余人、数十头牛羊。

以往都是蒙古骑兵偷袭汉人的辎重线,倒没想到这些汉人有了马匹以后竟然敢反过来偷袭元军。

大股元军遂追击过去,追到黄河边遇到唐军水师以炮火轰击,只好退了回来,此时已是夜幕降下,天色已晚。

结果这夜,唐军竟是又杀了回来,杀声震天,引得元军士卒纷纷惊起。结果唐军却只在外围喊杀,并不冲营。

虽说蒙古士卒坐在马背上也能睡着,但这般喧闹之后也着实疲惫不已,行军速度拖慢了不少。

“杨奔。”

天亮时,董文炳跨在马背上,抬着望筒眺望着远处的唐军旗帜,咀嚼着这个名字,心中感慨。

对元军而言,杨奔也是颇有名气的敌将了。其打仗的特点就是凶狠、果断,传的比较广的就是飞渡猿猱道取剑门关,唐军攻兴庆府时他更是急先锋,攻城之后马上便率一支骑兵扑河套,当时逼得本已到西域的脱忽不得不回师。

像是一条龇牙咧嘴的恶狗。

董文炳知道,放任这样一条恶狗追在身后咬,若是把自己的腿咬瘸了,此趟去西宁州未必能救回燕王,反而可能将自己的万余兵马陷进去。

他遂决定掉过头来与杨奔一战……

战场西面就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东面是波涛如怒的滚滚黄河。

万余元军骑兵铺开阵势,无边无际。

马蹄扬起的沙尘铺天盖地,陷在沙尘中睁开眼只有一片混沌,连旗令都看不到。传令的骑兵来回奔走,喊声根本无法盖住马嘶。

百夫长、十夫长们各自指挥着,一队队元军骑兵向西进入沙漠,将原本就无边无际的阵型拉得更大、更长。

这种万余骑兵的战场与数十数百人不同,胜负不在于肉搏。董文炳的战术很简单。正面对峙吸引住唐军,再派兵从侧面杀过去,包围杨奔,切断杨奔的辎重,围上几日,等唐军军心焕散了,再一举击溃。

当然,作为唐军年轻一辈中最出挑的将领,杨奔很可能看出他的战略意图,只能选择向后收缩。

待其与辎重汇合之后,行军速度便会降下来,董文炳再掩杀上去,至少也可小创唐军,使杨奔不能再追在后面乱咬。

战前的推演便是这样,正是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好的将帅才会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并预判出敌方的反应。

但这次董文炳没预判对。

杨奔没有向后收缩阵线,反而是迎向了元军的中军。

这么做,或许是想在元军合围之前获胜,或许是有支援……董文炳担心的则是第三种可能,即杨奔明知道这样打会败,但宁肯损兵折将也要拖住他,如果是这样,必然是因为唐军已经知道燕王就在河湟。

如果唐军这样决然地杀过来是为了擒杀燕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