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终宋 > 第1186章 部署

第1186章 部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报看得多。”易士英道,“陛下用兵,往往最在意情报,未战而将战局反复商讨至兵力、地形、乃至敌我意图清晰明了,知己知彼,故能百战百胜。”

他还有句话没说,就是相比于大宋那些纸醉金迷的官家以及重臣们,这或许便是新唐能北伐的原因之一。

张弘道本是开个玩笑,没想到易士英如此严肃认真地回答,于是收起玩笑之意。

他向李瑕一行礼,道:“洛阳既克,臣愿领一支兵马,自孟津渡过黄河,直驱保州,必为陛下取河北!”

这一番话他说得颇有气势。

堂中诸将,确实没有第二人敢放言能为李瑕攻取一路之地。也只有他张五郎家世显赫,有这个底气。

李瑕稍稍皱了皱眉,因保州的消息暂时还不确切。

但既然洛阳已克,确实可以向河北出兵了。

他看向地图,只见上面已划了从洛阳到开封的一条线,这是第一个进兵方向。

想了想,他提笔,又划了从孟津渡到保州的一条线,这是第二个进兵方向。

之后又划了从兴庆府到九原城的一条线,这是第三个进兵方向,但西北兵马疲敝,只有杨奔这一支兵马。

“忽必烈既已归开平,河套的元军整备好之后不会再按兵不动。朕欲再遣一万人增援延安府,必要时为杨奔牵制河套元军,谁人愿往?”

李瑕这句话问完,堂中诸将都沉默了一下。

因为张珏这些年已在延安府设立了非常完备的防线,当地守军防守压力并不大,而河套的元军新败,反攻延安府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会回防燕京。这种情况,增援延安府只怕不会有什么功劳。

但最后还是有一人出列,道:“臣愿往。”

却是个脸颊狭长、神态冷峻的大将。

李瑕目光看去,落在聂仲由脸上,微微颔首,笑了一下。

算来,聂仲由是最早投靠李瑕的人之一,但这些年他戍守云南,因路途遥远,联络得少了,反而不像别的文武大臣与李瑕那般熟悉。

再加上南疆也没什么战事,得到的磨砺少,他也没能像守北线的将领们那般威名赫赫。

但聂仲由心里明白,戍守云南同样是开疆扩土的大功业。他身体不好,也许在北面战场很容易便战死了,唯独在云南最能够平安地领了大功。

另一方面,当时在云南既有高氏这种姻亲、旧阀,又有易士英这种宋国忠臣,能被派去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见他是李瑕最信得过的人。

这份君臣、朋友之间的恩义,两人心中自知。

聂仲由平素是个话很少的人,这次调回朝之后也觐见过李瑕几次,聊起天实在乏味。但做起事情来,他却十分可靠。

此时他一出列,李瑕便点了点头,在地图上划了从延安府到九原城的一条线,这是第四个进兵方向。

其后,李瑕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夏阳渡。

这是当年史天泽率大军想要履冰过黄河入关中的地点。

刘元礼当即出列,道:“臣愿领兵渡黄河,攻山西,牵制山西兵力。”

他为人沉稳,不像张弘道开口便要取河北。

而这些年,唐军的水师将领张顺、张贵兄弟一直在夏阳渡造船,虽没有渡十万大军的能力,带一支偏师过黄河进入山西,并保证辎重与退路的安全都可以做到。

李瑕于是在地图上又划了从夏阳渡到太原的一条线,这是他的第五个进兵方向。

如此一来,整体的战略便算是调整完成,李瑕也将所有的兵力都调派了出去。

五个进兵方向有主有次,像是一只手的五个指头,将要拍在中原大地之上……

~~

“好无聊啊。”

在这个夏日的傍晚,赵衿依旧是坐在城楼上,拿着一支团扇给自己扇着风,看着潼关城中一个个将军领了兵符,兴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