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终宋 > 第422章 九斿白纛

第422章 九斿白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他其实很年轻,三十六岁。

宋朝能做到大帅的,不少都是先读书科举,再领兵打仗,身居帅位时往往已到暮年。蒙古任帅不同,汪德臣十四岁便随侍阔端、十七岁便领兵伐蜀、二十一岁便袭爵统领总帅府。

这十余年间,与余玠、余晦、蒲择之交锋,且每占上风的,便是这样一个年轻人。

锐利不可当。

“你……不是汉人?”张实愣愣问道。

在蒙哥面前,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忽然问这句话,显得有些傻。但汪德臣还是回答了,只是脸上讥讽之意愈浓。

“大蒙古国汪古族人。”

汪古族祖居于巩昌府,唐时亦属于中原王朝,自诩为晋王李克用后裔,先属辽、后属金。

算是沙陀人,但与汉人、回鹘人、西夏人、辽人、金人混居。因此,汪古族通晓各种语言文字,多以通译为业。礼佛、读书、尚儒。

汪德臣之父名叫汪世显,历任金国巩昌府同知,兼参议帅府机务,后任总帅。

金亡时,汪世显不愿降蒙,多次遣使向宋朝请求内附。

时宋朝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尚在与中枢沟通,久无结果。而阔端已兵至秦陇,汪世显遂降蒙古。

之后,宋人多骂汪家为“叛臣贼子”。

汪德臣素来觉得宋人滑稽可笑。

他汪家祖祖辈辈一日宋人未当过,甚至连汉人也不是。就因饱读经书、崇尚孔学,或因请求内附而不得,便成了“叛臣”?

金亡时,如汪家这样本想投靠宋朝,最后不得不降蒙古的地方武备有太多太多。

……

“大蒙古国海纳百川,岂有不兴之理?!赵宋懦弱闭塞,岂有不亡之理?!江河汇流入海,大势所趋,张实,你要顺势而昌?还是逆势而亡?”

汪德臣劝降到最后一句,目光灼灼,看向张实。

张实低下头。

汪德臣又讥笑了一下,侧过身子,让开。

张实正对着坐在那始终一言不发的蒙哥,终于俯下身子,在地毯上磕了个头。

“罪人张实,愿降大汗。”

蒙哥还是没笑,起身,走到张实面前。

汪德臣遂提醒道:“亲吻大汗的御靴。”

“是。”

蒙哥冷着脸,接受了张实的投降,重新坐下,开口用蒙语道:“把他带下去,劝降苦竹隘。”

“是。”

“史天泽到了吗?”

“已到营外等侯。”

蒙哥拿起一个酒囊,痛饮了一口,眼中满是沉思,好一会才道:“带他进来。”

很快,史天泽快步进到帐中。

他披着甲,上面满是尘土,靴子上也全是泥泞。

自从收到旨意,他率军从开封一路赶来,半日不敢耽搁,终于是赶在今日抵达了利州。却还是没能在蒙哥之前抵达,迎接大汗。

一进帐篷,史天泽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他是一方重将,往日颇得蒙哥礼遇,今日却诚惶诚恐,姿态比张实还低。

“大汗,臣有罪!”

蒙哥注视着史天泽匍匐在那的身子,终于笑了一下。

很敷衍,他真的很不喜欢言笑。

“史天泽,你是本汗最信任的人,不必这样,起来,你儿子还好吗?”

一句话,史天泽又是身子一颤……

~~

“叔父,大汗可有降罪?”

“大汗还是不苟言笑啊。”

觐见之后,史天泽回到营中,摆了摆手,不让侄子史枢上前扶他。

因他的中衣已被汗水浸透。

心虚所致。

去岁蒙哥钩考忽必烈,让史天泽误以为有起事之机。不想忽必烈那般快就屈从了,放弃一切权力,带着家小回了漠北,如今正在主持佛道辩论这等琐事。

更不想,蒙哥竟是突然决定亲征宋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