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终宋 > 第453章 分兵

第453章 分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旧城中已是人口稀少,但还有宋军兵马守卫,与钓鱼城互为犄角。

杨大渊破城之后,得到汪德臣之命,焚毁城池,以威慑钓鱼城军民之心。

于是,大火扬起,冲天烟气直上云宵。

钓鱼城上军民如何气愤不提,合州以南,一座高山上亦响起了怒骂声。

“杨大渊!老子噢你娘!”

大宋行在临安府骂人的话也多,但最脏的字眼往往也显得雅气。

林子骂过之后犹不过瘾,提着刀恨恨瞪向北面,只想手刃了杨大渊才能甘心。

聂仲由却是摇了摇头,道:“姓杨的留了手,不然合州一战,弟兄们要死绝了。”

“留了手?”

林子颇惊讶,目光一扫,看向山间那些死里逃生的士卒,又不愿相信,又只能相信。

他们是遂州武信军,守的本是遂宁。蒲择之收复成都失败后被调往青居山。

之后,杨大渊至青居城劝降了刘渊,杀了段元鉴献城。

混乱中,聂仲由眼见仗还未开始打,城池就已丢了,只好领着数百残兵一路南逃。

他们是步卒,在方山丘陵地带躲躲藏藏,路上还要小心蒙军哨马。

紧赶慢赶,竟还没有蒙军一路破城而下快。

比起其他路能退回钓鱼城的兵马,他们运气不算好;但比起被蒙军追上的各路残兵,已算是幸运的。

待赶到合州,钓鱼城已被蒙军包围。

聂仲由好不容易进了合州旧城,才稍稍补给,竟又是杨大渊领兵杀来。

这一战,他确定杨大渊是故意放开南门,且没有马上摧毁宋军浮桥、没有布置伏兵掩杀。

“我听说,杨大渊投降之前,还斩杀了蒙军前去劝降的王仲,可见此人确有忠义的……这次看来,他之所以投降,或许真是为了大获城中满城百姓吧。”

“呸!”林子啐了一口,骂道:“那也是叛逆,忘了祖宗,该杀。”

聂仲由苦笑。

杨大渊这样,反而让他感到局势的艰难。

这说明,投降蒙古的,远远不仅是那些贪生怕死、卖国求荣之人。

此次蒙哥亲征,自杨大渊以下,已有许多有战功、懂局势的宋将投降。

“非瑜曾与我说过,软骨头的、硬骨头的,都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属于……中间的那批,这部分人的倾向,往往就是大势。”

“哥哥。”林子道:“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聂仲由无奈,当时李瑕说这些之时有许多艰涩之词,他实在难以复述。

他想说的是对杨大渊这类人投降感到忧虑,偏偏没办法让林子理解。

“走吧。”

聂仲由也懒得再说,站起身,领着残部继续翻山越岭。

回想当时随李瑕战成都时,武信军还有千余人。

如今,却已只剩三百余人。

再多的士卒,聂仲由已无力带出来。

他们艰难跋涉,三日后,行到了重庆府碚州境内,进入了缙云山。

~~

缙云山有白云缭绕,似雾似烟,气象磅礴,故称“缙云”。

山脉被三江合一的嘉陵江从中间切断,形成一个峡谷。

之前,武信军为躲避蒙军,一直避在山林里走,上了这样的高山才敢靠近河流、官道观望。

“往山顶走,隐藏行迹,小心些,别遇到蒙军。”聂仲由嘴里嚼着树皮,下令道。

如今蒙军围攻钓鱼城,一般不会有哨马到这边,但他们已谨慎惯了。

没想到,走着走着,忽听前方传来叫喊。

“有蒙军哨探!”

“杀了他们!”

聂仲由迅速吐出嘴里的树皮,当即下令。

“马九,东面围过去!邱寿,带人散开,一个也不许逃……”

山上不过十余蒙卒,只注意着东南方向,没留意到后面有宋军摸过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