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旺夫命 > 旺夫命 第74节

旺夫命 第74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不知道挺好的,他这么一说,村里人更觉得姜蜜人真不错。

郭进士大老远过来一趟,姜大嫂眼神示意男人留他,这就要去张罗吃食,让吃顿好的再走。听说他马车停在后山村村口,说吃好喝好送他过去,让别着急。姜家这边没急着分绸缎,热热闹闹弄吃的去了。就有乡亲感觉意犹未尽,准备去后山村打听看看,看卫家那头得了些啥?

卫家得了啥……

卫家得了一箩筐的尴尬。

因为是给老家写信,老家那边没读过书的多,卫成就没去雕琢词句,写得很家常。他同样说明了家里目前的情况,提到爹娘身子骨都硬朗,说姜蜜又给他添了一丁,说他现在熬成翰林院侍读是六品官,朝廷给娘和媳妇儿都赠封了六品诰命。

该说的说完之后,他提到老娘经常念叨老家的人,很关心大叔公的身体,也想知道都有谁添丁了。又提到爹说他和老太太今年五十整寿不办,让老家那头别费心,平常不用给他们捎东西,隔一两年还是托人带封信,别一分开就杳无音讯,过十年八年再见连家里有些什么人都不知道。又让老大老二好生培养子女,别光把心思放在刨食儿上。

读这封信的时候来旁听的也多,起先还羡慕,到后面你看我我看你。

有人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卫老头今年真是五十!吴婆子四十九!都该过寿!

卫成他大叔公是长辈,他不用给晚辈祝寿,他扫了卫大郎卫二郎一眼,问他们写信送去京城没有?备没备寿礼?

卫大郎说他年前去澧县找过,举人老爷早就走了,本来想送信的,没送出去。

“今年上京的那么多,你就没打听其他人?你爹你娘五十整寿,就这个月,不说寿礼,你连祝词也没带去?卫老大你是这么当儿子的?”

“大叔公您别生气,您也知道咱们家不兴过生,这些平常都没人记,地里包括屋前屋后那么多活忙也忙不完,忘了我爹过寿这个事。”

卫大卫二还说这就补,给补上。

他大叔公气得头晕,杵着拐杖就要走,走出去两步回头骂道:“爹娘过寿你俩都能忘,既然忘了还补个啥?你当你爹为什么写那句话?让你哪怕不备寿礼也送封信去说说家里的情况,那是在骂你两个不孝子!爹娘过整寿连句话也没有!养你不如养个畜生!”

大叔公走了,他那一房子孙跟着也都走了。后来前山村那边来了乡亲,说年头上姜家给姜蜜送了封信,姜蜜回信过来还捎了一堆绸缎呢,说是皇上赏的东西,看着就稀罕得很。

前山村的吹嘘完问后山村这边卫家得了啥?

“得了啥?得了卫老头一通好骂!卫老头过寿,卫大卫二忘了,那老头兴许是想不通气不过让卫三代笔写了信回来骂人!”

其实卫父的原话还要更直白,这都是加工润色之后的。

卫成已经尽量委婉了。

第92章

听说姜家得了绸缎,还是宫里赏的绸缎,陈氏李氏气不过说了些浑话,给人听见顶了回来。问你分过家的兄弟和他丈人比?你比得了?女婿发达了给丈人送孝敬是本分,帮衬兄弟看情分。你连爹娘过整寿都能忘,还指望那头有什么情分?

二郎媳妇就抹眼泪,说不是不想送信上京,隔这么远,送封信容易吗?

别说乡下,松阳县里都没有跑京城的车队,还得去宿州府城。从乡下赶路去府城就要好多天,去了还得慢慢打听,要是车队刚才出发,等下一趟还不知要多久,谁等得起?

“我们家包括大哥家里都一样,娃儿不顶事,让当家的去宿州了地里的活呢?当家的不能去,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方便去,还能指望虎娃?他才多大?送封信要费这么多事,又要花不少钱,就给京城说一声家里都还好,谁家结了媳妇谁家又生了娃,这没必要啊。”

别人还想给她出主意说卫大卫二两兄弟可以去一个,上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