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锦衣杀 > 第132章 喜脉

第132章 喜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倭寇战争逐渐步入正轨, 傅霆州学的是传统兵法,虽然不擅长水战,但知道如何用人。胡宗宪为人圆滑,善用诡计;戚继光自创鸳鸯阵, 因地制宜;俞大猷风格刚猛……

自古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而现在涌现出这么多出色的将领, 可见天意都站在大明这边。但陆珩没时间等战争胜利了, 接下来是正规军的战场, 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可以功成身退了。

陆珩清点人手,准备率领锦衣卫回京。回京前,他询问了朱毓秀的意思, 朱毓秀不愿意去京城,也拒绝了送她去投靠亲戚的提议, 而是选择留在苏州, 替父亲和祖母守孝。

七夕那天内应盯着朱毓秀和朱祖母,朱家老仆反而逃过一劫, 如今继续回小姐身边伺候, 一老一少相依为命。既然这是朱毓秀的决定, 陆珩没有勉强,而是写好了陈情奏折, 等入京后递给皇帝,让朝廷封赏、安顿朱毓秀。

陆珩同时给玉钟办了放良手续。玉钟一出生就在青楼, 天生乐籍, 但她给陆珩提供了许多官员情报, 陆珩念在她协助抗倭有功, 同时为了保护她不受官员报复,就销毁了她原来的籍贯,给她另外置办身份。

这对风月场中的女子来说,无异于重新投胎,改头换面。

如今南京锦衣卫掌握在陆珩手里,更改一两份户籍对陆珩来说再容易不过。但玉钟生父不明,没有姓氏,陆珩问她要换什么新名字,玉钟想了想,说:“我没有姓氏,但妹妹是被哥嫂卖进青楼的,没入行前姓殷。我便跟了妹妹,以后姓殷吧。”

从此,青楼头牌歌姬玉钟消失,民间多了一位叫殷玉钟的女子。

陆珩处理完善后事情,便要准备回京了。许多人抢着要给他践行,陆珩明面上答应,但真正出发那天,陆珩谁都没通知,悄悄动身。

那天下着细雨,王言卿提裙登上船舷,丫鬟小心用伞挡住飘来的雨丝,抱怨道:“夫人,雨越来越大了,您快进船舱吧。”

王言卿应了一声,正要转身,忽然透过蒙蒙雨幕,看到码头上停了一辆车。车厢边站着一个女子,裙角被雨打湿,看起来已经等了很久。

殷玉钟得知陆都督这几天即将离开,但她不知道是哪一天,只好天天来码头等。幸好,今天等到了。

殷玉钟看到王言卿,没有上前,只是远远屈膝行万福,祝王言卿一路平安。王言卿也笑了笑,回了个万福。

此去一别,多半再无相见机会。彼此珍重,余生万福。

丫鬟看到王言卿停顿,顺着王言卿的视线看了看,轻声唤:“夫人……”

王言卿收回视线,淡淡道:“走吧。”

殷玉钟目送船队划开江波,劈风斩浪,朝烟水深处驶去。江上漫着一层雾,船只渐渐看不清了,殷玉钟抹去睫毛上的水气,转身走上自己的马车。

她在青楼多年,倒也攒下些银两,余生只要不大手大脚,倒也不愁生计。她突然获得了自由,却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

她想起妹妹以前说,如果有一天攒够了赎身银子,就去杭州隐居,每日睡到自然醒,下雨天就去泛舟西湖,看看什么叫淡妆浓抹总相宜。殷玉钟心道,那就去杭州吧。

她生前还笑称,说她叫殷琴,她叫玉钟,她岂不是天生就该捧着玉钟姐姐?不过一句笑谈,她却当了真,非要去买玉酥糕。

如今,玉钟终于有机会恢复自由,身边却再也没有同行泛舟的人了。

船上,丫鬟收起伞具,她提着热茶回来时,发现夫人还坐在窗边,静静看着码头方向。丫鬟朝外看了一眼,去里间拿来披风,说:“夫人,江上风大,雨丝都飘到窗户里来了。你小心着凉,回里面坐吧。”

王言卿淡淡应了句好,合上半边窗,起身回屋。丫鬟给王言卿倒了热茶,问:“夫人,您在担心那个女子吗?您尽可放心,都督将痕迹清理的很干净,别人不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