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鉴宝龙王 > 第四百三十四章:掐丝珐琅,万寿无疆!

第四百三十四章:掐丝珐琅,万寿无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是当时还有废品收购站的工人在场,陆洲东也就什么也没说,只是神秘一笑。

现在工人们已经走得干净了,老哥总该说说这只碗的来历了吧?

“这只碗,是这里边最贵重的!”

“甚至贵重程度,也不过仅次于那黑釉油滴釉盘!”

“而且,我说的还是完整的黝黑油滴釉盘!”

陆洲东笑着说道。

“这东西居然这么珍贵?!”

陆小小可是记住了那黑釉油滴釉盘完整的时候是什么等级的。

陆洲东说过,那可是国宝级的物件!

这只金碗的来历,居然这么大?

仅次于国宝级的物价,那也算是一等一的珍品了!

“破烂小子,你就别再卖关子了,赶紧告诉我们俩,这东西是个什么来头吧!”二大爷也是憋不住了,催促了陆洲东一句。

“好,那你们可要竖起耳朵听好喽!”

陆洲东神秘一笑,这才侃侃而谈的说道。

“这不是什么金碗,而是掐丝珐琅!”

在说这只碗的来历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什么叫掐丝珐琅。

所谓的掐丝珐琅,其实就是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

清雍正6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

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

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

康熙三十年“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

康熙三十二年,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

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而这个掐丝珐琅的碗,便是清乾隆时期的产物。

这件掐丝法郎碗高为5厘米,口沿直径17厘米,底部直径9厘米,并有“子孙永宝”四个篆书大字。纹饰排列整齐,碗的外部用篆书体写有“万寿无疆”。

很明显,这是用来贺寿的。

而这只碗的来历,也其实早有真实记载。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在乾隆皇帝的一次寿辰中,清宫造办处共造出了500只这样的碗,这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不同的是,这只碗并非一般,而是这五百只碗中最贵重的一个!

可以说是领头“碗”!

因为这只碗,乃是使用了錾胎和掐丝两套工艺,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那剩下的四百九十九只碗,则是只用了掐丝一套工艺,便足以可见这只碗的不同之处。

从纹饰上看,它采用了清朝乾隆时期常用的双线勾勒轮廓线,碗腹部的缠枝莲纹就是用那个双线勾勒的,纹饰虽然很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