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 第301章 作奸犯科者,杀!

第301章 作奸犯科者,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事,同时也掌握各项权力。

别的尝试不好说,但是现在的样子让朱翊镠觉得,当时嘉靖朝裁撤天下的镇守中官并不彻底,这南京真的需要这些净军太监吗?

虽然这些太监都是皇权的有力延伸,但是朱翊镠觉得他们的存在毕竟是弊大于利。

太监一直都承担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宫廷的内官,失去了作为男性的尊严,专门负责侍奉皇帝和嫔妃,至少从明面上来看,他们的地位是极其的低下的。

但是实际上,因为太监是最接近权力中心的群体。他们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力量。如同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唐朝中后期的太监乱政等,太监这个群体一度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在史书上留下来了数不胜数的记载。

明代的太监问题,其实也有其历史性。

为了防止太监参政形成专权,明太祖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对太监进行限制。

朱元璋对太监的人数和品级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同时立下规矩,凡是内臣都不许读书识字。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铸铁牌立在宫门,上面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但是这并没有断绝太监进入大明政治的路。

明成祖朱棣在起兵靖难之时,多依靠建文帝宫廷中太监的帮助,所以在明成祖朱棣继位之后开始重用太监,派遣太监担任诸多重要的职务。

等到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之后,他在宫廷里设置了内书堂,让大学士作为老师教导太监读书识字,从此也开启了太监知识化的道路,这也为太监们的参政铺平了又一条路。

同时明宣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全国要冲地区设置了镇守中官,也就是将太监派遣的地方监督军事,获得军权。

此后的明英宗,景泰帝,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这一百余年里镇守中官就变成了地方上常设的与巡抚总督并立的三堂之一。

明世宗继位之后才罢撤了天下的镇守中官,但仍旧保留了凤阳、南京的守备太监。

而太监全面参政也成为了惯例和定制。

让太监全面参政影响中央和地方,虽然有利于君主加强集权,但是对朝廷官员制度的破坏,对世风的影响,对民间百姓的掠夺,比起来代价就很大了。

太监的权力究其本质就是来源自皇帝本人,对于太监来说,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就相当于失去了自己所有的权势与地位。

所以他们不得不对皇帝忠心耿耿。

毕竟太监有很多个,皇帝不高兴了随时可以替换掉。而且太监就像是皇帝的一把利刃,随时准备“揣摩圣意”,按照皇帝的心思和旨意去对付那些想要分割皇帝权力的臣子们。

而且对于明代的皇帝来说,一旦事情严重化,为了平息文官集团的愤怒,太监又会被第一时间扔出来,来承担天下人的唾骂,自身的形象也丝毫无损。经过这一番折腾,文官势力被压制,皇帝也展现了自己的权威,太监没了就再换一个,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一个问题,明代后期虽然出现了许多的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但是他们的权力从来没有脱离过皇权。他们的一切作为,皇帝都看在眼中,甚至可以认为这些都是皇帝默许的行为。

所以说用太监有这么多的优势,明代的皇帝偏向于重用太监也无可厚非。

但这些皇帝大都只专注自己手中的权力,完全不管百姓与国家的死活。

这样的国家如何不混乱?

此时的孝陵卫没有多少人,所以朱翊镠就带着张宏、骆思恭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孝陵卫衙门。

大堂里,俞元先有些气急败坏。

他已经下了命令对冯保严加审讯了,企图撬开冯保的嘴,让冯保说出他藏匿的金银财保。

但是无论狱卒怎么折磨冯保,冯保都是一言不发。

“冯保这个老东西,想不到骨头还这么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