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三国打天下 > 第76章农夫老刘

第76章农夫老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斤左右。”

那时在北方普遍种植的是小麦、谷子和高粱,亩产最高的小麦大概是二百多斤,而谷子和高粱的产量也就是一百斤出头,现在他们听老刘说,他手中的这种作物,亩产能达到一千五百斤,那不是比原来种麦子增加了七倍,比种谷子和高粱增加了十几倍吗,要是有了这种作物,整个大汉的粮食每年不就会增加多少倍吗。

看他们都惊呆了,老刘又拿起红薯,对他们说道:“这种东西叫红薯,也是四月份种下去,只是它的种植要麻烦一些,必须先进行育苗,然后再把育出的苗种下去才行,到八月底成熟,亩产能达到两千斤。”

这下三人更是吃惊,那两个农夫嘴巴大张,满脸的怀疑之色。

老刘没理会他们的反应,又拿起一个马铃薯道:“这种东西叫马铃薯,只需切块种植便可,到了九月收获,亩产最少也在三千斤以上。”

“三千斤?大人我不是听错了把,”那个老农张口问道。

“你没有听错,这种马铃薯的亩产量,就是三千斤以上。”老刘肯定的答道。

“夫君,这些东西我看都不是我大汉所有之物,夫君是从何处得来的?”芷清一眼便看出了关节所在,便张嘴问道。

“清姐说对了,这些东西,的确不是我大汉所有,是我以前在海外经商时,从当地的农民手中买来的,我是想虽然我大汉土地广博,但所种粮食,产量都很低,遇到荒年便根本满足不了百姓所需,要是我们把这几种作物都能种植成功,几年之后,天下百姓便不会再受饥荒之苦了。”

“大人您可真是我们百姓的大恩人呢,我们这里给你磕头了。”那两个农夫听完老刘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赶紧给老刘跪下磕头。

“你们先别忙着谢我,我刚才说了,只有我们把这几种东西种植成功了,才会给天下百姓带来好处,所以能否成功,还要有你们的帮助才行。”

“好,大人您说吧,需要我们做什么?”

于是老刘带着他们二人,来到自己选中的玉米地前,这里已经被那些花匠平整好、并施了底肥,先让农夫和花匠一起,打好地垄,然后在垄上每隔两寸挖个小坑,在坑中倒进去一些水,再放几粒玉米粒进去,最后把上面用土盖上,稍微用力把上面的浮土压实。

“以后你们的任务,就是经常给这些种子浇水,大约十几天长出玉米苗以后,每个坑中只留一株玉米苗即可,其它的可以移到没撒种子的地方种植,记住,移苗一定要在晚上,移完的头几天要找些东西挡住阳光,这样被移走的玉米苗成活的才会多。”把种子都种完以后,老刘对二人说道。

“我们知道了大人,以后的施肥和除草等活计,我们自然都会了,请大人放心。”

玉米种完已经到了中午,老刘便带着他们一起到饭堂吃饭,同时又教了他们一些如何施肥、松土等技巧,听老刘所说的,确实比他们那些种田的老方法要好,两个农夫对老刘更是敬佩的不得了。

吃完午饭,老刘又带着他们来到马铃薯种植区上,这时管家也把白酒和尖刀拿来了,老刘于是拿起一个马铃薯,对他们道:“你们看,这马铃薯上的这些坑,就是芽眼,是将来出芽的地方,我一会儿用刀把这个马铃薯切开,每一块都是种子,只是切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刀要用白酒沾过才行,每切完一个,就把刀放到酒坛中沾一下,二是你们要看好了,每块种子上面,至少要有两个这种芽眼才行,然后把这块地和玉米地一样,首先打垄、浇水,再每隔一寸放上一块种子,其它的像种玉米一样就行了,你们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我们这就按大人说的做。”说完两人便开始用刀按照老刘说的,将马铃薯切开,同时保证每块种子上面,都有两个以上的芽眼,在老刘的监督之下,二人和那些花匠忙了整整半天,才将那二十多斤马铃薯种完。

看天色已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