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三国打天下 > 第352章夜访杨赐(二)

第352章夜访杨赐(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的手中把幽州夺走,是因为看中了如今幽州的富庶和实力,所以如果可能,我当然不愿意把幽州的一切拱手相让。好在如今有右车骑将军朱儁和蔡邕马日磾等人都愿意保举文先兄,我也知道杨大人虽然家中虽然几代都是朝廷的重臣,但是正如刚才杨大人所说,你们家中无人善于经商,因此家底并不丰厚,比拼财力自然不是袁家的对手,可是杨大人你不要忘了,我可以支持文先兄,不管这次灵帝要多少钱,我都替文先兄来出,杨大人放心,我的钱绝不是从幽州府库中而来,如今我岳父早已将甄家的生意全部交给我来打理,因此以我岳父家的实力,恐怕袁家根本不是对手,所以明天的朝堂之上,文先兄大可不必担心花费多少钱财,关键是决不能让袁家把幽州夺走,只要幽州在我们的手中,那么幽州的百姓乃至天下的百姓就不会再有忍饥挨饿的现象,杨大人和文先兄可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听老刘这么一说,杨赐与杨彪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于是杨赐道:“难道幽州还有什么可为大汉百姓提供粮食的秘密不成,我父子确实不知,还请玄德明示。”

老刘这才让简雍把给杨赐准备的礼物拿了上来,他知道杨赐绝不会接受自己给他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因此他让简雍带来的,乃是十多个红薯和五六穗玉米。

看着摆在桌子上的这两样东西,杨家父子虽然也可以说得上是见多识广,但是对于这两样东西却是一无所知,于是杨赐道:“玄德,这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活了七十多年了也从未见过。”

老刘道:“杨大人,我说的将来可以保证幽州和天下百姓不再挨饿的原因,就在这两样东西之上,当然还有一种东西,我这次没有带来。杨大人请看,这种作物叫做玉米,亩产可达两千多斤,而且非常适宜在大汉长江以北的地区广泛种植;这种作物叫做红薯,亩产可达八千多斤,这种作物更是可以在大汉全境内种植,另外还有一种作物叫做马铃薯,亩产也在四千斤以上,而且这些作物都易于储藏。如今这三种作物都已经在幽州种植了三年,今年更是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一年,因此光是这三种作物一半的收成,便足够幽州百姓一年的口粮了,还有幽州出产的海盐、战马以及众多农具和武器护具,如今更是畅销大汉的抢手之物,如果这些东西到了袁绍的手中,我怕他会囤积居奇,以此大肆揽财,绝不肯轻易传播到大汉其他州郡,因此我才想让文先兄无论如何,也要把幽州刺史抢到手中,我们为的绝不是一个刺史之位,而是为了大汉天下苍生的生计,杨大人,文先兄你们可理解我的苦心?”

杨赐与杨彪终于明白老刘不愿意把幽州刺史交给袁绍的原因,杨家父子本就是忠良之士,看着桌上的红薯和玉米,他们也下了决心,为了大汉的天下和百姓,这次就和袁家父子对抗到底,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些东西让袁家得去。

老刘这时又让杨彪把这些东西拿到厨房,让厨师就用白水煮上两刻钟即可,杨彪也想知道这红薯和玉米的滋味到底如何,便拿着这些东西到厨房去了。

杨赐问起这些东西的来历,老刘便又把这是自己当年在海外经商之时,看到当地都种植这些作物,而且产量比大汉农民种植的水稻、谷子、小麦等作物的产量高出了不知多少倍,因此便带了一些种子回来,如今经过在幽州三年的试种,已经获得了足够在大汉北方大面积推广的种子,因此不出两年,这几种作物一年的收获便可以为整个大汉百姓提供一年的粮食,而且这些东西都可以长期储存,即使遇上灾年,百姓也不会因为饥荒而背井离乡、四处讨饭了。

很快杨彪也回来了,告诉杨赐他已经让厨师按照老刘交待的做法,在厨房煮玉米和红薯了,估计很快就会给他们端上来品尝。

接着,老刘又把幽州如今的军政情况详细的向他们父子描述了一下,当杨赐得知如今的幽州地盘比原来大了几倍,百姓人口也有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