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 > 秦桧儿子秦熺科举那些事儿

秦桧儿子秦熺科举那些事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中国历史上,官宦子弟往往享有不少特权,无论品德优劣,才学高下,仅凭其出身就能跻身仕途,坐致富贵。“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又何止是官二代、官三代呢。因为历朝历代都有荫封入仕的规定,左思所愤慨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隋唐以后,选官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以考试来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诞生,终于给天下的寒门士子开启了一扇读书做官的大门,科举制延续1300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在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途径以后,封建王朝的荫子制仍然保留,而且是高官贵胄子弟的做官捷径。然而荫封入仕并不能惠及所有的“官二代”,同时在不少官宦子弟的心目中也不被看重,一是觉得显不出自己的文章才学,二是与科举及第相比较,荫封与捐官都算不上“正途”出身(清朝人就持此观念),日后的仕宦前景一般也不如进士及第者。自中唐以来,步入高官行列的绝大多数为进士出身者。宋代以后,考取进士甲科(唐宋时进士分甲乙科,甲科指前几名)或是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其社会地位、名望及仕途更是令人艳羡不已。于是乎,历史上不少当权的宰相,总是想方设法为其子弟的科考寻求门路,请托关节,甚至于徇私舞弊而不择手段。本文特选取了历史上三位著名的宰相,即宋代的奸相秦桧、明代的权相张居正和清代的名相张廷玉,看看他们三位在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中的种种作为,从而较其优劣,观其肚量,并借以了解古代官场与科场的众生相。

秦桧弄权术:为儿孙谋状元而未果

南宋奸臣秦桧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斑斑劣迹,文献备载,尽人皆知。而他徇私舞弊,企图以权势为其儿孙谋取状元的行径也见于宋人笔记的记载。虽然因招致舆论抨击而未达目的,但其中反映出的权臣的淫威、官场的丑态,以及科场的违规和舞弊程度,实在是令人咋舌。

先说秦桧之子秦熺的中第事件。史载秦桧无子,秦熺本是他的内侄,被夫人王氏所收养,遂认为己子。秦桧本不喜欢这个养子,但王氏比秦桧还要阴险毒辣,秦桧不得不替养子谋取利益。秦熺在参加进士考试前已经靠荫封而做官,宋代规定现任官员也可以考进士,但要参加专门为现任官员和恩荫子弟设立的“锁厅试”,而且不得点为状元。

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在秦桧亲党的操纵下,秦熺顺利通过了秀州的漕试(宋代路一级的考试),接着又在省试和殿试中名列榜首。《宋史·李浩传》说,“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三曰:“绍兴十二年,秦申王(即秦桧)当国,其子熺始冠多士。”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秦熺中状元背后有猫腻。据南宋洪迈《夷坚志》卷七“优伶箴戏”条记载,当年与秦熺同榜高中的还有秦桧的两个侄子,一时间朝野舆论哗然,但又无人敢于揭露,倒是有几个胆大的优伶编演了一出讽刺小品,说是韩信当考官,因此才收得“三秦”。秦桧自知底气不足,也不敢对优伶有所加害。又据《老学庵笔记》卷八记载,秦熺初定为状元时,蔡京的亲信高拣感叹说:“和他秦太师相比,我家主人实在是天下的大傻帽。”可见秦桧弄权比蔡京更加肆无忌惮。

大约是慑于舆论的压力,或者是有官员不得为状元的规定起了作用,秦桧最终不得不故作姿态,把儿子秦熺的头名让了出来。但即便状元当不了了,恩赐待遇也比状元强得多。

绍兴二十四年(1154),秦桧又谋划让孙子秦埙当状元了,这时的竞争对手更强,有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和爱国词人张孝祥。前此一年,陆游与秦埙一同在临安通过了两浙路的锁厅试,秦桧授意主考官陈之茂把第一名留给其孙秦埙,但陈之茂为人正直无私,加之陆游的才学和主张抗金的议论又深深打动了他,遂取陆游为第一,秦埙名列第二。这让秦桧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