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三国] > 第35章 山雨欲来14

第35章 山雨欲来1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危矣。”蔡琰思考得更深远一些。

蓟侯便是公孙瓒,他陈兵渤海郡,与袁绍对峙,双方还在试探阶段。

蔡邕语气平缓,抚摸胡须的动作未曾停顿过半秒,“幽州局势本就不稳,公孙伯珪与幽州牧刘伯安素有嫌隙。”

此事人尽皆知,而且这矛盾显然已经错过了和解期,目前就像一颗拔|掉了保险栓的炸|弹,轻轻一磕碰,就会“砰”地爆|炸。

袁绍只需派遣一能言善辩的谋士稍加挑拨,便能令幽州的局势变得混乱,从而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幽州动荡,冀州也不太平。”荀爽忽然以手扶额,面露忧虑之色,“冀州去岁蝗灾,粮食欠收,而今又瘟疫四起。我刚收到信,族中子弟商议之后,决定离开冀州,举家迁往一处安逸之所躲避祸乱。”

荀彧把族人迁去冀州,本就是为避颍川兵祸。他去之前,联络人还是冀州牧韩馥,等他拖家带口抵达目的地后,韩馥已经凉了,来接待他的人换成了笑眯眯的袁绍。

投谁不是投?袁绍名头更响,天下士人皆向往之。

然而默默观察一段时间后,荀彧却做出了放弃袁绍的决定。

汝南袁氏本身就是顶级士族,拥趸众多,分成了河北与河南两派互掐。河北派是冀州本土士人,以沮授、审配和田丰为代表;河南派由颍川人与南阳人组成,以辛评、郭图、许攸和逢纪为代表。

袁绍能得到冀州,颍川人荀谌居功至伟,是他在公孙瓒发兵冀州、韩馥被吓得六神无主之际前去游说,一通忽悠后成功说服韩馥拱手让出冀州。

但事后为了拉拢冀州士族,袁绍却对河北派委以重任,等河北本土势力逐渐壮大,他又扶持起河南派制衡,如此折腾几次后,两派之间势同水火,针锋相对,很多时候,他们竟然会单纯为了打压对方而反对某些提议,丝毫不顾提议本身的对错,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袁绍头痛不已,最后干脆选择谁也不完全信任,开始培养自己的三个儿子与一个外甥。

此举埋下了天大的祸根。谋士们为求更大的利益,纷纷选边站队,支持某位公子,从此之后掐得更加厉害了。

袁绍还没当上皇帝呢,他的儿子们倒是提前开启了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荀彧是个多通透明白的人,深知如此局面,继续在冀州待下去,荀氏不但不会有好前途,反而会卷入夺位的漩涡中,给家族招致祸患。

然而想走容易,选对去处却并不容易。来来回回搬家只能算小事,重要的是荀彧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名声,也不能总反复跳槽。

选择新主公需得慎之又慎,堪比同年代的女性择偶,嫁过去之后除非丈夫咽气儿,很难和离再嫁。

荀家目前还活着的,辈分最高名望最盛的就是荀爽。荀彧给荀爽写信求助,荀爽客观地陈明利弊后,再三强调此事交由荀彧自己抉择,不必参考他的意见。他选择跟吕布走,只是因为想暂借并州军的威势庇护,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罢了。

收到回复的荀彧斟酌再三,最终决定去找荀爽汇合。

荀爽此刻发表对于冀州局势的感慨,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蔡邕听出来了,进入闭目养神的模式。

他对谁来投奔吕布都毫无意见,现在他只想认真做学问,之所以应了贾诩之请坐在这儿,仅是为了给唯一的女儿蔡琰壮壮声势。

蔡琰守寡后暂时不愿再嫁,吕昭有意招揽,二人一拍即合。

蔡琰也听出来了,她莞尔一笑,拎起茶壶给蔡邕和荀爽看茶。

高顺……什么,高顺竟然也在这里!差点儿忘记他了!

他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搞成了沉默的背景板,安静地坐着安静地听,没发表任何意见。

至于贾诩,他必须听出来,作为吕布目前最倚重的军师,荀爽的话就是说给他听的。

但他其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