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 > 第129章 公孙贺

第129章 公孙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韩嫣不曾想到这点。首次由衷地佩服窦婴, 不愧是文也行武也可,宦海沉浮半生的魏其候。

窦婴问韩嫣:“要不要跟你家里人说一声?”

韩嫣摇头:“我去年才知道府里有存粮的习惯。虽说不多,也够他们吃到除夕。”忽然想起一点, “你儿子女儿不会因此叫他们的姻亲也屯粮吧?”

窦婴把这点忘了, 叮嘱小奴,此事不可对外人道也, 否则他的下场会跟田蚡一样。

曾经风头无两的国舅爷如今已是庶人。若不是王太后还在,田蚡早就变成了田地里的老鼠, 人人可以喊打。

窦婴的几个儿子都住魏其侯府, 兄弟几人聚到一起, 讨论半晌也没讨论出个结果——如今一无天灾,二无人祸,也没听说匈奴打过来,更不曾听说朝廷要对匈奴出兵, 需大肆购入粮草, 市场上也不缺粮,屯什么粮啊。

以前米面贵, 尤其颗粒饱满的小麦和水稻。自打有了玉米和红薯,乡民吃红薯粥和玉米饼, 省下的小麦拉去东西市卖, 以至于小麦比以前便宜多了。

官家给的价钱高于市场, 导致很多乡民选择用粮食交税,而不是直接交钱。饶是如此, 小麦的价格也没上去。

兄弟几人想到前来报信的小奴提到“田蚡”,又不敢不慎重。但窦婴的儿子没把此事告诉他女儿, 除了担心传出去给老父亲招来灾难, 其次府里的粮仓满了足够分给姊妹们, 她们不必再囤。

说起囤,卫长君不由得想起他前世父母,囤盐的时候有他们,囤板蓝根的时候有他们,后来囤口罩也有他们。可以说不论什么就没有他们不囤的。

卫长君怕他今生的母亲也有这个癖好,过些日子人家抢粮,她也拿着口袋跟着去,就趁着韩嫣盯着两个小的读书写字的时候,驾车回去几次。

卫家有个带棚的车,卫长君就用这个车给他母亲送粮。卫家有好几口大缸,他以前买的。卫长君把这几个缸全装满——日后他母亲看着邻居买粮,心痒痒也不会跟风凑热闹,盖因买来也没地儿放。

卫媼看着那一缸缸小麦、玉米、黄豆和红薯干以及杂粮,欣慰之余又忍不住心疼:“这么多粮食吃不完生虫了怎么办?”

“怎么吃不完?”卫长君反问,“你一个和四个女奴,休沐日仲卿和步弟以及广弟也回来,他仨食量大,一天就得好几斤米面。看着多,经不起吃。”

卫媼:“他仨得空就往你那儿跑。”

“二妹呢?”卫长君又问。

卫媼一想起卫少儿就烦:“陈掌不在家,她就往我这儿跑。哪有整天回母家的。要叫她公婆知道了,人家会怎么想?一定以为我撺掇的。”

卫长君笑着问:“是你撺掇的又如何?陈家还敢找上门来?”

“人家不敢,可人家背地里不说?”卫媼又问。

卫长君:“谁人背后无人说?您就是太闲了。正巧,我给你找点事做。阿奴和去病的鞋小了,你给他们做几双纳底鞋。”

“那种我不会做。也没见别人穿过。你找谁做的?”

卫长君脚上踩的就是纳底鞋,嘟嘟买的。霍去病和阿奴这几年素日穿的除了骑马的靴,就是千层底布鞋,也是嘟嘟买的。卫长君仗着母亲不知道,一脸淡定的胡扯,“八阳里村民帮着做的。回头把鞋样找来,您稍稍加大一点就行了。”

卫媼:“是不是得买布?”

“鞋面用新布,鞋底不必。我跟去病说上午还回去,先走了。”

卫媼送他到门外。卫长君忽然想起一件事:“我给你的这些粮别到处送人。”

“送给谁?”卫媼好笑,“谁家缺粮?”

尚未发生的事,卫长君没法说。他其实也希望资料出错,今年没霜降,更没有地震。然而有些事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夏四月,很寻常的一天,卫长君打算午饭后教霍去病和阿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