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书后,我当女帝了 >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赵家根本不经查, 一堆的把柄,连老侯爷亲自进宫求情,都无济于事, 原承义侯甚至还主动曝出确实是继室派人暗害他的嫡长子, 他只是知情不报之事。”

何昌逸闻言, 苦笑着摇摇头,这世上既有聪明厉害到让人无法想象的人,也有又蠢又毒到没下限之人。

“原来如此,还是陛下英明。”

只是他们这些外人就不知道这些到底是皇上的意思,还是那位下的令了,反正是以皇上的名义下的令, 归功于圣上英明,肯定没错。

沈卓笑着点头道, “是啊, 除此之外,我听家里人说, 后来京中又出了一桩家庭纠纷, 皇上再次下令干涉一下了。”

何昌逸饶有兴致的回道,“愿闻其详。”

“据说京中有户人家,因儿子多, 父母重大儿偏小儿,将次子送出去入赘,只是没有走正式程序而已, 次子在家境较好的岳父家学到本领后,考入工部成为一个匠作吏, 父母见这个儿子有了前程, 就一再来纠缠, 拿走这个儿子每月的大半俸薪,还不知足,还去儿子当值的地方闹。”

何昌逸皱眉道,“这确实太过分了一些。”

“是啊,所以这件事传到宫中后,圣上派人调查了一下那家的情况,公开这段家庭纠纷的同时,直接判处,对于这种不慈的父母,只需提供可保障其生存的费用与物资,而且是由几个儿子均摊,使得那对父母只能拿到远比从前少得多的钱,再纠缠,不仅会将他们下狱,还影响他们子孙的科考。”

所以皇上只是对事不对人,愿为与他有着亲戚关系的忠实侯出头,也能为无名小吏出头,只要让他知道了这种不平事,就不介意出手。

在别人看来,这种干涉他人家庭私事的行为,有损帝王威严,可是沈卓与何昌逸心里都很清楚,这种行为对于当事者而言,甚至可以称得上再造之恩。

因为在这个孝道大过天,能够逼死人的时代,能出手干涉的也就只有君权。

当君权开始讲理论法,不再要求百姓一味奉行愚孝时,对许多还在孝道的控制下苦苦挣扎的百姓而言,相当于是一道曙光。

有了皇上亲自对这场纠纷做出的判处在前,各地再遇到类似纠纷与案件,也可照此办理,能救无数百姓于水火之中。

想到前段时间还让大批的人头落地,抄没多个家族,往朝廷规划出的多个农场送去大批劳力的皇上,或者是那位。

再想想这种真正是在将心比心,爱民如子的判处。

“陛下如此仁义,实在令人钦佩。”

仔细想想,那些雷霆之怒的处置背后,又何不是因为仁义。

因为心疼那些遭难的百姓,才会严厉处置那些真正冷酷无情,不将别人的生命财产放在眼中,与敌寇相勾结的人。

感慨片刻后,何昌逸才郑重其事的道谢。

“谢谢沈贤弟告诉我这些,如今看来,我自以为知道的那些,实在浅薄,若是在人前露了怯,实在让人贻笑大方。”

沈卓跟他讲这些,也是考虑对方从是距离京城遥远的合城而来,那里消息相对较为闭塞,也知道对方来京城后的社交范围,没有什么消息渠道。

“昌逸兄不用客气,我也是因为此前在书院时,听到过一些,上京后,家里人说起在京里听到过的这些逸闻趣事,才知道一些。”

何昌逸难掩羡慕的说道,“真羡慕沈贤弟可以一家人团聚,过着朝夕相守的热闹日子。”

想起在尘封的案卷中见到过先帝对瑞王做出的处罚,宗室除名,永不回京,沈卓笑着安抚道。

“等到我们在门下省攒下一些经验后,就能申请外放,昌逸兄到时将家人接到身边也一样。”

何昌逸苦笑着摇摇头道,“沈贤弟有所不知,家慈在合城的奇珍阁任大掌柜一职,十分乐在其中,父兄们也已在合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