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书后,我当女帝了 > 第90章 第九十章

第90章 第九十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每次看到杜乐贤的诗, 正宁帝都会十分赞叹,不吝表示自己的欣赏之情。

好在前半辈子谨慎度日,经济困窘的生涯, 没让他养成不惜代价追星捧人的奢侈爱好。

所以他的喜欢与欣赏, 就只停留在作品的本身, 从没想过要因此而提拔重用对方。

这也是那些朝臣们都觉得正宁帝喜怒无常, 非常难以讨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毕竟正宁帝自己意识不到自己可以用升官重用来表达欣赏,真正能够决定他们升官降职的人, 是他们极少能有机会接触的太子。

这也是杜乐贤会被闲置那么多年原因,何殊只知道对方是位极其擅长书法的大诗人,她可以敬重,却不会想到要重用。

正宁帝对其印象也停留在对方很会写诗这件事情上, 以他当年的处境, 压根就不知道杜乐贤在政治上有何成就。

“这杜乐贤真是个人才,真希望他将来能亲手给朕写首诗。”

何殊从正宁帝前几年收集的杜乐贤诗集中, 抽出几首诗。

“您放心,他可没忘记您这位伯乐, 在这些诗中明里暗里感谢您, 向您表忠心呢?”

正宁帝拿着那几首诗看了看, 不解地问道。

“朕怎么没看出来?嗯,这首描写的是天的胸怀广,气势磅礴大气, 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 真好,这首写的是古代圣贤君王, 应该是在表达自己的向往之情……”

何殊没等这位考阅读理解的话, 分数肯定还不如自己的老爹继续理解下去。

她突然觉得, 正宁帝领会不了也好,若知道自己这般人吹捧,肯定容易飘,为了不让他与皇后飘,她可费了不少心与口舌,不能前功尽弃。

“听您这一说,儿臣觉得,可能是我理解错了,以为他这诗中写的‘天’‘圣贤’,都是用来夸赞父皇的呢。”

正宁帝语重心长地劝道,“皇儿啊,虽说咱们爷俩这些年也算是做了些事,还提拔了这杜乐贤,可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能与苍天较高下,与史上圣贤相比肩。”

所以她爹这是在担心她会飘?

“父皇请放心,儿臣下次再也不会这般误会了,肯定会怀着谦虚的心态看待这一切。”

难得能有机会教导太子几句,让正宁帝的心情特别好,看到太子如此从善如流的表示会改正,心中更是欣慰。

“皇儿倒也不用太过在意,毕竟你于这些文章诗词方面,确实有些欠缺,经验不足,会产生这种误会实属正常。”

何殊对此无言以对,她在文学素养方面的确不及对方,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她百分之百地肯定,自己的理解绝对不会错。

因为这里面除了有她前世被各种阅读理解给逼出来的经验,还有她对杜乐贤这个人的了解,以及以其写诗风格的了解。

可她显然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非要与她这老爹争出个长短,随即将这个话题搁置。

“杜乐贤到定海府三年,做出的功绩相当亮眼,等到有合适的机会,我们要给他挪个位置,有能力的人才,理该放到更能任其发挥价值的地方。”

想到刚收的这批诗词文章中分别流露出的情意,正宁帝问道。

“你就不担心他会跟着瑞王一起离开?从这些诗文中看,瑞王对他颇为欣赏,他对瑞王也非常感激和不舍,说不定他们一商量,决定一起出海呢。”

就凭她爹的这份对人情世故的理解能力,就知道他若是真正主事的那个,甚至不需要别人从旁挑唆与过度解读,他自己就能因此而将杜乐贤归为仍忠心瑞王的人。

“不会,杜乐贤虽然不是什么死忠之人,但他对大安是感情的,且不说他现已得到我们的重用,依他的理想与志向,就算他现在仍然隐居在青山州,也不会答应同瑞王出海。”

因为何殊也知道,像杜乐贤这种人,他们内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