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书后,我当女帝了 >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今圣上能在知道自身性格能力有短板, 应付不了局面的情况下,聪明的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能够果断拒绝身边那些充满各种目的的蛊惑声音,坚持遵循那位的建议, 做出这么多需要大魄力, 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做的事,绝对能担得起‘英明’二字。

这是沈卓在知道民情议论后,发出的感慨。

还有一些人,在得知百姓对最新一期邸报的反响后, 发现皇上不仅没有因此而损及帝王形象,还对皇上更为拥护与尊崇,都感到有些难以理解。

可是现实就是明明是皇上公开说了那句连他们都说不出口的‘死不起’, 结果百姓都因此而盛赞皇上心怀百姓、英明大度,想将修皇陵的钱省下来用于民生国防。

“你确定外面的这些议论, 都是百姓们自己的心声,而非宫中有意引导?”

唐季元早就发现宫中不知从何时起,竟然不惜亲自下场安排人在百姓中散布消息, 引导民间舆论的事, 这在以往,从来都是他们这些人惯用的手法。

“大人,以下官的眼力, 绝对不会看错,这分明是那些老百姓自发的感念圣恩,不存在什么刻意引导, 若非要说引导, 那也只能说, 是由那份公开邸报所引导的。”

唐季元用手指轻叩着手中的拐杖, 心中远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 有高崇礼在时,两人虽然明争暗斗,但遇到事情时,多少都能有个商量。

可是随着高崇礼突然转变态度,近期不知在暗地里谋划什么,不仅不在朝堂上与他配合,甚至连他的邀请都直接推辞,没了可以相互商量的人,让他感到有种独木难支的疲惫。

“这么一来,皇上的修皇陵计划,恐怕更加不可能更改了。”

有人从旁建议道,“唐大人,我们或许可以请宗正出面,修建皇陵一事,不仅是关乎国祚声望的大事,也关系到皇族颜面,就那么一万两,还要修出那么多陵墓,也太过寒酸了些。”

他们现在已经放弃劝皇上像先帝般,修个几百万两的大墓的想法,只盼着皇上好歹能拿出个一两百万两,修个差不多的陵墓,让他们可以安抚一下手下人。

摊上这么一位总是不走寻常路的皇上,他们实在太难了。

修皇陵乃是旧例,许多帝王不惜倾尽举国之力,也要为自己修座足够奢华的大墓。

投资这桩大生意的商人,过去从来都能赚得盆满钵满,谁能想到,如今竟要面对赔得血本无归的结局。

没等唐季元开口,另一位官员就已经接过话道。

“宗正与礼部尚书大人一样,都是唯宫中马首是瞻,皇上想要做什么,他们只会在表面上做做样子,提提建议,什么时候真能劝动皇上改变主意过?连皇上将后宫的宫院隔出去那么大一片,开办那什么疗养院,宗室都不敢有异议。”

说起这些,在场众人都忍不住有些心塞,先帝朝时,为了确保能让宗室听话,将连其亲儿孙在内的宗室打压太过。

当今继位后,将先帝朝时的某些旧制改得面目全非,倒是继承了先帝打压宗室的操作,只用听话乖顺的人,敢仗着宗室身份冒头的,都被给按了下去。

“这次的事非同以往,也许宗室愿意出面也说不定呢?”

至于什么地方非同以往?不用说得太过清楚,在场众人心里都明白。

唐季元这才开口说要试试,并点了个人负责去探口风。

与此同时,宫里也已收到民间舆论风向,看到百姓们的各种言论,正宁帝乐得合不拢嘴。

“朕是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

正感慨着,他突然脸色一肃,将目光投向何殊,见她毫无反应,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般的淡定。

“皇儿,这些舆论风向,不会又是你的手笔吧?”

若是那样的话,他岂不是白感动一场?

何殊正在批奏折的手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