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书后,我当女帝了 > 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章

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接到朝廷的调令后, 赵晋仁即刻率领已经整装待发的水师出发,前往幕浮岛,随行的还有负责出访瑞国的鸿胪寺官吏。

时隔多年后, 鸿胪寺总算接到这种正式的外交访问活动,让鸿胪寺上下都兴奋无比,颇有种总算等到出头之日的感觉。

若非瑞国出于某些顾虑,还没有遣使者来大安, 也就是双方目前并未正式建交, 鸿胪寺卿恨不得亲自出这趟外差。

不过众人心里都明白, 大安应瑞王之请遣使出访瑞国,就是在表态。

有了这次的出访达成的默契,接下来的建交,将会是件水到渠成之事, 他们鸿胪寺总算能够再次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而何殊在安排好水师出兵的事宜、鸿胪寺的出访事宜后,就将精力投入到在大安的秋收,以及教席与大夫的考级事宜上。

虽有几个地区分别遭遇到轻重程度不一的灾害天气,对秋收的粮食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各省的粮食总产量仍然高出历史记录。

只是分别列出大安各地的粮食产量后,一眼可以看出新三省的产量是最拉后腿的那个,新三省总产量最高、亩产最高的那个省, 也不及大安其他省份中表现最差的那个省的一半。

这还是新三省今岁还算风调雨顺, 没有遭遇什么灾害天气的情况下, 最重要的是, 那新三省境内, 都有大片的肥沃田地。

早在往新三省派驻官吏时, 何殊就曾考虑到那边的农业水平较为落后的现实, 特意抽调出一大批的司农官员, 负责指导新三省的农业生产事宜。

在大安为新三省供应了大批优质农作物良种的情况下,这么低的产量,着实让何殊感到有些意外。

与此同时,也让她从中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大安虽是以和平手段将新三省纳入大安的版图,但是那些百姓对大安的认同感并不高,大安官员在当地的工作难以开展。

唯一能让她稍感欣慰的,是新三省中有几个府的产量表现还算出色,达到了大安产量在及格线以下,表现较差的那些府的平均值。

考虑到会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何殊没有因此而训诫新三省的官员,只是回头就让人将正宁十五年的秋收数据刊在公开邸报上。

正宁帝看到初稿后,赶紧来找何。

“皇儿,那新三省毕竟是新纳入我们大安的,这么做,也太不给面子了吧,朝廷派去的那些官员,也都还算尽职尽责,这样多打击人哪,而且我们心里都清楚,这些省份的产量,是逐步提高的,早些年的产量,比这新三省的产量多不了多少啊。”

何殊笑着扶他坐到一旁道,“父皇这是误会儿臣的想法了,儿臣将这些公布出去,可不是为了打击大安派去的官员,而是为了能助他们一臂之击,想要敲打的目标是那些本土官员,想要刺激的对象,是那些本土百姓。”

是人都少不了攀比心理,时隔一年之后,那些百姓现在多少都已接受西月国不复存大,他们已经成为大安百姓的事实。

同为大安百姓,大安其它地区的粮食产量,尤其是同类作物的亩产,产量差别竟能如此大,势必会感到心痛与不甘。

毕竟在朝廷为他们免除税收的情况下,产出的粮食都是他们自己的,不管是因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还是因为他们怀着排斥心理,才会选择不听从大安官员的安排,如今受损的都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通过这些详实而又直观的数据,甚至可以让他们一目了然的看出自家的损失有多大,对于新三省的本土百姓而言,这绝对是个莫大的刺激。

正宁帝仍有些不大肯定,“你确定这么做后,不会让新三省的那些本土居民对大安更为排斥,不会让朝廷派去的那些官员寒心?这么一公开,可就相当于是让他们在大安全境丢脸。”

“目前看来,确实有些丢脸,但这丢的只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