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书后,我当女帝了 > 第225章 女帝番外八

第225章 女帝番外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是商量, 其实谁都知道何殊这位女帝的大婚,具体流程与日期都将由礼部安排, 正宁帝与太后拥有建议与选择权, 何殊作为当事者,也只享有最终的拍板权,沈家只有配合权。

三人此行就是为了向外展现宫里对沈家的重视,同时也是对这门亲事的满意态度, 给沈家作脸。

所以随着三人回宫, 太上皇夫妻带着女帝亲自驾临沈府, 与沈家商定女帝大婚一事的消息, 也随之传了出去。

京中此前盛传的那些说沈卓是靠着长相好, 有心机、有手段, 才能蛊惑住女帝,让女帝为他拒绝选秀的谣言,瞬间不攻自破。

谁都看得出来,这分明是正宁帝与太后也很看重沈卓,才会如此抬举沈家,给沈家面子。

在女帝大婚一事上, 皇家以身作则, 所表现出的遵守传统礼数,重视亲家的态度,也让民间百姓极其拥护,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待婚姻大事该有的诚意。

事后不出三日, 宫里就正式下发明旨, 宣布女帝的大婚日期, 日子定在秋闱恩科结束后, 也就是秋末时分。

这是何殊从几个吉日中选取的日子, 一来是因她的大婚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二来则是考虑到天气原因,大婚的礼服很繁复,场合又很庄重,温度高,容易出汗。

还有就是一年到头,她也就那段时间会稍有空闲,其它时间本来要忙的事情就多,还要应付各地的一些突发情况。

何殊大婚的日期确定下来后,发在当期的公开邸报上,考虑到官员们知道她大婚的消息后,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备厚礼。

在这些厚礼的背后,势必会给那些真正两袖清风的官员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会为某些手脚不清白的官员,提供一个可让他们为自己开脱罪名的理由。

所以何殊直接让人在邸报上注明,她大婚不收私礼,希望各地官员可以呈上当地特产作为贺礼。

这些特产可以是当地产量大,或是口味较为特别的瓜果蔬菜与茶叶等农产品,也可是如瓷器、布料、竹编、木工之类的产品,或是各类器械,还可是当地特产的药材,味道独特的食物等。

随着公开邸报将这道旨意传播到各地,迅速在大安境内引起热议,所有官员与听说消息的百姓们,都开始仔细思考与议论自家当地的特产。

想到邸报上说了,这些特产被送到京城后,都会摆放在指定区域中,供人参观品鉴,成功激起所有人的胜负欲,都不希望自家所在的府县在这种大场合中落下风。

乡情从来都是刻在大安人骨子里的本能,尤其是在大安百姓的生活都已得到极大改善,摆脱了过去朝不保夕的麻木状态,对朝廷怀有极大认同感的情况下,对自己家乡的感情更为深厚。

都知道这将是在京中,向全大安人展现自家特产,进行评比的大好机会,都希望自家能脱颖而出。

正宁帝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一想到那种场景,就觉得头大。

“皇儿,我们大安现在的疆域这么大,若是各府各县都送特产来,京中也没那么大的空地摆放啊。”

随着西月的并入,山阳省的收复,正宁帝已经不确定大安现在到底有多少个府县,只知道那个数字肯定很惊人,说不定会上千。

“父皇不用担心,空地不够用,还可在京中几条主干道的两边,都摆上桌子做展示摊位,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件事会交由九门提督府负责安排,没问题的。”

正宁帝还是感到不解,“皇儿不欲为那些官员添负担,直接说明不收礼便是,何必要这么做?”

“儿臣大婚,是件与民同庆的大喜事,不收礼的初衷,固然是为了给这朝野上下的大臣们减轻负担,可是与此同时,也会让他们少了份参与感,以这种方式让他们献贺礼,既能加强地方官员对自己治下的了解,还能给那些府县做宣传,这个消息传出后,想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