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书后,我当女帝了 > 第246章 后世番外二

第246章 后世番外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郑杰不服气地抓着好友, 坚持为他普及了一大段与正宁帝手札相关的说法。

“……所以说,从各方面的证据看,那份手札绝对真实存在过, 而且并没有放入正宁墓中当陪葬, 在中正朝名相的裴久安的自传中,更是直接提到过, 中正大帝不仅见过手札, 还曾在晚年当众坦承, 她看过正宁帝手札后,受教颇深, 并且亲自从中挑出部分内容,编入由她亲自撰写的《承华正录》中。”

对于这些让后世人难辨真假的过往, 身为大安皇族的嫡传后人, 何文彬绝对比好友得知道的更清楚。

只是某些足以颠覆后世人认知的真相, 实在不易让其公开, 例如正宁帝手札中记录的那些,那是他们族中代代相传的机密。

“既然你已知道, 中正大帝不仅看到过, 还从中挑出部分内容, 编入《承华正录》中,应该可以表明, 就算真有正宁帝手札的存在, 能公开的, 已经被中正大帝公开,剩下那些, 可能都是不便公开的部分, 我们何必非要执着呢?”

郑杰有些狐疑地看着好友道, “文彬,我发现,只要我们每次提及与正宁帝手札相关的内容,你不仅自己不感兴趣,还总想劝阻我,这是为什么?这也太不符合你身为安史研究生的身份了吧?”

何文彬闻言,不禁愣了一下,他还真没注意到自己的反应,已经明显到能让向来粗心大意、不拘小节的好友察觉到异常的地步。

“我只是觉得,古人的手札,有些类似我们后世的日记、随笔,属于很私人的东西,出于尊重,我们不该抱着非要寻根究底的想法。”

这并不是何文彬的个人想法,后世有许多名人都抱着非要找到正宁帝的手札,探究某些历史真相的想法,同期都会有许多名人明确表示不赞成这一做法。

郑杰叹了口气道,“看来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是永远达不成一致意,见了,正宁与承华二朝,为后世留下的谜团那么多,正宁帝手札若能出世,肯定能解开其中相当一部分。”

三圣期间,经后世最大的谜团,就是为何会有历经英宗、正宁、承华三朝的历史名臣,都曾在自己的诗词手书中,留下某些隐晦或不指名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承华大帝的无限钦佩与推崇。

而且其中有不止一位大佬近乎直言的表示,承华大帝乃是生而知之、智多近天人的圣帝。

可是后面那些仅历经正宁、承华二朝,或是承华、中正二朝的那些历史名臣,表现出都是对承华大帝的强大习以为常的态度。

同样是在表达自己对承华大帝的尊崇,前者留下的那些信息中,透着三观受到冲击后,充满难以置信的无限震撼与感慨,后者表达出的却是正宁帝与承华帝都很强大,本该被尊崇的理所应当。

这其中的明显差别,实在是很难不让人多想,并由此而引发出无数猜测,却没找到可以支撑这些猜测的证据。

正宁帝手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无数热衷于研究那段历史的后世学者,坚定地认为,一定可以揭开那个谜团的关键证据。

面对好友的坚持,何文彬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是怀着对自家先祖所缔造的那段辉煌时代的好奇与向往,想要更加深刻的了解那个时代的存在意义,对及它给后世所留下的影响,才会选择学习历史专业。

结果随着他成功拜在业内顶尖专家门下,成为其手下的研究生,对这个圈子的现状有了接触与了解后,才发现大半研究安史的专家与学者们,都抱着一定要找到正宁帝手札,从而揭开某个历史真相的目的。

行业外的人,大多都是想当然的认为,传说中的正宁帝手札若是真的存在,却又在后世的千百年中,始终不曾正式出世,肯定是被放入正宁帝的墓中陪葬。

这才出现一些以此为由,借机怂恿官方打开正宁墓的声音。

可是业内人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