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桃花雪晴 > 第43章 王国南土(三)

第43章 王国南土(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月离于毕,呦呦鹿鸣。恺悌君子,夙夜匪懈。

窗牖关好,风声小了很多,灯火被人一一点亮,散发着光明与暖意。

“旦,汉阳之地山水纵横,幅员辽阔,沃野平畴。西接巴山,东至大别,百濮和群荆星罗散布于其间。予意将来册命一批子弟功臣于此建邦立国,藩卫我们南土。予还打算,设立一方伯大公,以团结诸侯之力。你觉得,师尚父来承担这个角色如何?”

“哥,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细说。”姬旦为兄长和自己端来了食案,庖厨们准备的夜宵正热和着的。

按照既定的国策,豫州是丰镐王庭着力经营的重点,豫南地区自然包括在内。虽然眼下这里还显得是一片相对的蛮偏荒野,却潜力巨大,发展起来后对煌煌王国好处巨大!

所以,东巡队伍在此间逗留的时间才较长,以更好地考察情况和安抚土著。

这些日来,周王姬发陆续接待了不少朝觐的小邦君主和部落首领们,接受了他们贡献的土特产,以王庭名义认可他们对本邦本族的统治权。

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因为周王与扈从大军南下的震慑力,豫南西南的商系诸侯国“邓方”主动归降,成了周王国的“邓邦”。姬发也对亲自来觐见自己以示真心降周的邓侯予以优渥礼遇,承认先祖为商武丁大王叔父的邓侯家族继续保有他们的统治权。

“哥,尚父居功至伟,包括您的几个舅子同样是功勋显赫。明赏奖功,必须封建尚父家族以上侯大邦之尊。不过,旦以为让尚父镇抚汉阳之地还是大材小用了!此外,爵秩为‘公’也得兄长再加斟酌。”

鲁侯姬旦光明磊落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姬发知道四弟说的有相当道理。

斟酌封建岳父姜子牙为汉阳大国之君,主要是考虑到他的威望与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岳父家族的同族姜姓吕邦也在这一片地域。

豫南地方的重要性在于东望淮徐和扬州,南俯荆州,而荆扬二州又是天下最富盛名的南金出产地。商人在奄有四方之后,也是因为这个因素而极力南下,跃马江上的。

设若有岳父坐镇于此,建立大邦和统率一支劲旅,姬发相信未来对王国繁荣稳定的贡献一定会强过商王朝时的气象。

不过,这里毕竟眼下是小国寡民的格局,土著之族的状态更可谓是筚路蓝缕、茅屋土茨。册命师尚父为方伯总领汉上之地,确实有些杀鸡用了牛刀,而且委屈了这位兼具懿亲勋功身份的重臣!毕竟有道是“十年成城,百年成国”,要让这里繁荣如王畿乃或管侯、祭侯的封国,纵然是岳父的好本事,也要大费一番周折的。

关于爵秩该不该为第一等的“公”,弟弟姬旦的提醒也是有道理的。

周王室与西土之人属于华夏族系,承接上古黄帝一脉,所以王族姓姬。而商族出于东夷族系。由此,在国主邦君的称谓上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具体来说,商王之下的诸侯爵秩为“侯、甸、男、卫、邦伯”五等,而周王之下则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

实际上,诸侯就是“诸后”,也就是指天下诸多方国部落的大首领。

这是神州历史上的一个古老词汇。号令一方的统治者为“后”,早在轩辕黄帝雄霸天下的时代就有“风后”这个赫赫威威的部族首领名号见诸典籍。

在夏王朝时,九州之尊的夏王其实就被称为“夏后”而非“夏王”。

“王”,是商人对本族大首领的古老称呼,至少可以明确追溯到“王亥”为商族首领的年代。商汤代夏后,“王”这个尊号才成了全天下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而古老的“后”,逐渐成了王者夫人亦即天下女君的专用词汇。

商朝将辽阔天下的四方诸族分为内服和外服两个大概念,追求大一统的框架下又细分为五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王畿之内,甸服、侯服和绥服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