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桃花雪晴 > 第85章 荆蛮之属(上)

第85章 荆蛮之属(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青山绵绵,一路艰险。

山中的绮丽夏日风情却带给豳师勇士们足够的舒适和愉悦感,奇峰峡谷,流泉飞瀑,林海中出没的麝獐、猪獾、盘羊、豹猫、黄鹿和猕猴连人都不带怕的。

豳师将士大多都是王畿西疆山区出身的,所以山地行军难不倒上下,不便的只是没有战车和辎重大车随行,因为山重水复的这里可没有西土王畿那种专门修建和精心维护的周行大道。但是,成群结队的战马依然在主人们的精心照料下,一起参加了行军的旅程。

诗云:“豳居允荒。”

先人们最初居住的豳乡就是无边无际的荒莽林海崇山,所以桐柏山也罢、大别山也罢,在豳人武士眼中不过就是一段征程,并不比山下的水乡泽国更让人不适应。

“弟兄们加油啊!已经到了顶峰啦,都能看到南面山下的世界了。”

已经抢先抵达前方巅峰的人们兴奋地对后进的伙伴们呼喊着。

天色湛蓝,阳光明丽,能见度极好。

“旦,那就是云梦大泽!那厢的连绵群山就是内方山脉。整个走廊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南宫括兴致勃勃地为姬旦指点江山。(备注:外方山即今之大洪山。)

“鲁侯,大将军的曾邦就在外方山和桐柏山之间的要冲处,我们郧人的新家园比大将军的封国靠东,就在外方山的东口,毗邻云梦泽。”从征的郧人将领一点不掩饰骄傲与豪迈。

姬旦亲眼看清楚了曾、郧、赖等南土诸侯国的形势,微笑着赞道:“全凭将军部署得当!”

“我不能一个人贪功。武王和鲁侯的运筹帷幄,还有南迁诸族的上下用命,才是关键所在!”南宫括一向说话直率。

绵延千里的桐柏山与大别山系,不仅是江淮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也是南土荆州和中州豫州的重要地理分野。

荆州,因荆山而得名。

所谓的荆山,是千山万壑的梁州与荆州交界处的一座山脉,位于汉水的南岸。进入平原地带后,荆州和豫州实际是以江面广阔的汉水为界河,汉水汇入长江,这一段又以南北纵横数百里的大别山为界,大别山的最东段有单独的名字叫衡山。衡山之阳即南麓属荆州,北麓则分属豫州和徐州。由南向北流入长江的赣江,则是荆州与扬州的地理分界线。只是这个时代还没有诞生赣江这个名字,人们大而化之地以彭蠡大泽和九江口为荆扬之域的分野。(备注:古衡山即今安徽霍山。)

桐柏山,得名于柏皇氏和桐人。

柏皇氏是豫州极为古老的土著,相传是继岁月悠远莫测的伏羲氏、女娲氏、大庭氏之后崛起的神州望族。眼下,内方山东麓的柏邦就是柏皇氏后人的方国。

而之前收服的豫南黄邦,有人说他们其实就是柏皇氏的分枝,后来演化成了“皇氏”,文字诞生后又写成了“黄”字。或云“柏黄氏”才是这个古老族群的真正名号,后来美化成了“柏皇氏”。

包括眼下在毕侯姬高麾下助战的不羹氏,其实当做“柏羹氏”,同样是柏皇氏派生出来的分枝之族。他们眼下是豫西大邦应侯的附庸,被应侯派出参加了王师的东征淮夷。

这次深入山中,路上降伏的山民部落“柏举氏”,也是源出于柏皇氏。姬旦下令将这个部落归属于曾侯国为附庸,打算将来迁徙到大别山南麓重新安置。

反叛山民部族的主力桐人,自称是豫州古老有熊氏的正宗后裔。

商人颠覆了夏王朝之后,不仅将夏之末都西邑变成了他们的西亳,还驱逐了和前朝关系密切的有洛氏、有熊氏、豫州昆吾氏这些古老族群。所以,灭商之后,武王东巡喜欢上的大美伊洛之地眼下才会那么荒芜的。

被撵出古老家园的人们四处流散,桐人的祖先是向东去了有虞氏之族聚居的地方。他们最终落足于空桐泽的湖畔,于是就成了商人所说的空桐氏。(备注:古空桐泽在今河南虞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