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桃花雪晴 > 第108章 东山之役(六)

第108章 东山之役(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合虚山,其实应该叫“和墟山”。

因为,这里是上古羲和氏的故居遗址。

东夷世界口耳相传:羲和氏与常羲氏都是远古太皞伏羲氏的重要分支。黄帝战胜了蚩尤之后,任命少皞清为东夷之地的联盟长以理顺民政,任命羲和氏负责观测日相、任命常羲氏负责观测月相,以正历法之用。

后世所谓的“合虚山,日月所出焉。”便是来自于对遥远古昔的相关记忆。

阳夷诸族的太阳崇拜习俗,便是受了羲和氏的影响。

不过,阳夷之族并非太皞氏的后裔,他们的老祖先就是正经的海滨土著,如今公认帝俊为始祖。

传说:帝俊有三妻,娶羲和而生十日于旸谷,娶常羲而生了十二个月亮,娶娥皇而生下八个儿子。

夏朝之时,羲和氏因为失职遭到了王朝军队施加的毁灭性打击,火炎昆冈而玉石俱焚。

所以,眼下在场的阳夷之族除了郁耳氏和祝其氏,都自认是帝俊的后世子孙。

中容氏、黑齿氏、纪鄣氏、姑蔑氏,都以本族为帝俊的正宗后裔而骄傲。这些世居东海之滨的土著族群都姓姜,又被大伙称为“帝俊之姜”,以区别于炎帝系的姜姓苗裔。

中容氏的得名始祖是中容,据说是帝俊八子之一;黑齿氏的得名始祖是黑齿,相传也是帝俊的儿子之一;而纪鄣氏和姑蔑氏都奉禺䝞为始祖,禺䝞也是传说中的帝俊八子之一,而且如今还被滨海之族崇敬为“东海之神”。(备注:周初的中容国和姑蔑国在今山东省日照市境内;黑齿氏和纪鄣氏在今江苏省赣榆境内。)

任姓的郁耳氏至今都坚持生活在高山上,因为他们是幸存的羲和氏后人,以示不忘先人曾在合虚山上观测日出、祭祀太阳神的往昔。

外人误会他们也是海神禺䝞的苗裔,但他们别说是从不出海捕鱼,连搬到山下平原生活的念头从来都不曾有过。

相比之下,祖上也生活于合虚山的中容氏,眼下就早都扩散到了山下的平原和海滨。

郁耳氏只是名号带了个同音的“禺”而已,就像青州的嵎夷并非徐州的阳夷一样,根脉大不相同。部分郁耳人认为,祖上的名号其实应该是黎耳氏或者离耳氏,因为这个山民之族无论男女都戴着辣眼的大耳环,据说这是羲和氏祭祀太阳神时巫祝的典型配饰。因为这一特点,其他的夷人还往往把郁耳氏当做是山中神族。(备注:周初的郁耳氏在日照境内的山中。)

生活在羽山的祝其氏姓姒,他们是大禹王的后人。

当年禹王的父亲伯鲧被从雍州的有崇氏故土流放到了东海羽山,又被帝舜派来的祝融氏武士殛杀。

夏王朝建立后,派了一些族人迁居于羽山,以祭祀先祖鲧。

有人说羽山其实应该叫禺山,也和东海之神禺䝞有关,但祝其氏却坚定地相信本族的血脉始于伯鲧和大禹王,和东蒙山下的巽方才是同宗同种。(备注:古羽山即今连云港的花果山;周初的巽方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内)

传说中的青丘九尾狐,其实反倒是个讹误。

当年夏后杼在东海得到的奇怪瑞兽,其实就是后世所说的小熊猫,长相可爱如狐狸,毛色鲜艳到睹之难忘,尾巴上环着许多的色圈,看上去和九节一般。

总之,不论这些阳夷是出自帝俊、夏后氏还是羲和氏,都是自古便尚武强悍又骄傲的自由民。

所以,费廉聪明地抓住了这些武士的一般心理,拿自由和独立说事,成功地鼓动大家武力迎战来犯的周人。

眼见群情激昂,费廉继续趁热打铁。

“诸君,英勇的阳夷武士们,坦率说:我们费人是绝不会向周人的军队低头屈服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锤炼出一支百战精兵。在我看来,只有我们团结抵抗,才能制止他们的施暴与恶行。而且,我们不能坐等他们打到家门口来,应该迎头痛击来敌,在他们的面前筑起一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