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 第18章 流程标准

第18章 流程标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了,我把疙瘩汤的流程和标准形成文字,打印出来,形成标准菜谱,以后谁做的话看一遍就会了。今天就到这,撤吧。”

老谭相信改进后的疙瘩汤能够热卖。他倒不是想用疙瘩汤来打开局面,这只是提升菜品质量的第一步。

通过疙瘩汤向厨房人传递一个信号,以后每道菜都要做工严谨,精求细节,有流程有标准,出去的都是精品。

现在热菜八十道,这八十道菜中有很多菜没达到口味要求,质量需要提高。

老谭要一道菜一道菜研究、提升、规范。从选料、刀工、切配、投料、辅料搭配到初熟加工、烹饪技法、火候味道,再到装盘、餐具选择等各个环节都要细化,做出流程和标准。

这是一项艰巨任务,任重而道远,没三个月干不完。

干不完也得干呀,在餐饮业摸爬滚打十六年,三十七了。按理说这个年龄的厨师大部分都自己开饭店了,不开饭店的都是在餐饮业有所建树,成绩斐然。

关东人家是老谭回到省城接手的第一家饭店,要想在省城站稳脚,打开局面,必须把它做好,做到省城人都知道三台子有个叫关东人家的农家院,得到所有餐饮人的认可。

想做到这一步,现在的工作是打基础。

老谭计划先给菜品规范升级、提升质量,同时把一些卖的不好的菜淘汰掉,添加一些具有农家风味的土菜。如农家炒干菜、地瓜皮炒鸡蛋、干椒皮炒拆骨肉,老家豆腐等等。

另外川湘菜做的不够地道,需要加强,准备把老油和麻辣料制作出来,然后把小炒黄牛肉和干锅菜上去,丰富湘菜品种,做出特色。

上小炒黄牛肉需要从长沙发货。菜品要想有特色,食材很关键,只有原产地的才能做出原汁原味。从长沙发货的话先和王刚沟通一下,估计问题不大。

凉菜已经定好了上农家手工制品,现在就等后面小厨房完工了。

面点先往后放一放,把热菜、凉菜稳定下来之后再着手面点。

老谭把整个厨房工作大体在脑子里计划好之后,思路又回到菜品上来。所有菜品都得像疙瘩汤一样,做出流程和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出品质量和上菜速度。

规范菜品需要水磨功夫,着急不得。

每规范一道菜品,把制作的流程和标准作出来,形成菜谱档案。热菜是热菜的、面点是面点的,凉菜是凉菜的。让每个员工熟记自己所负责的流程与标准,并熟练操作。

然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让员工形成记忆,养成按流程操作的习惯,达到标准,这样出品才会稳定。

有稳定的出品才会吃出回头客,拉住主道,进而锁定客户。

当被锁定的客户开始进行重复消费的时候就有了口碑,口碑有了,生意也就火了。

菜品质量是饭店的根,最主要的,越是主要的越不能着急。

老谭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他所面临的除了菜品之外,还有技术力量的问题。厨房除了李旭、李忠清哥俩技术好一些,其余几个厨师都不行,等四个贴厨就不用提了。

但进厨师很费劲,也没考虑,原因和王刚说的一样,工资太低,没人能来。

哎,就用现有的吧,技术不行教呗,没别的办法。现在菜品都分配到了个人头上,不要求别的,只求每个人把自己负责的做好做精就行。

思考完菜品的事,开始思考整个厨房的管理。

现在是和王刚一起管,虽然真正管理的是自己,王刚负责外围事务,但做什么决定不能把他落下。厨房是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和老板干了这么多年,属于元老级人物,论威望自己不如他。

这一点老谭还是有自知之明,都是干厨房的,有些事不用多说。尽量把王刚上摆,不叫他觉着没了位置,或者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都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