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 第278章 做菜

第278章 做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造财富的那些人。

老谭下飞机的时候是下午三点,现在五点已过,从店里出来后王淑兰领着直接去了上次请万军吃饭的福兴楼。

品尝了赤峰特色“对夹”和本地菜后,老谭说:“对夹挺地道儿,但我对它不感冒,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这菜炒的绝对行,有滋味,和省城差不多,底味重。”

“我吃着有点咸。”王淑兰说。

老谭点头说:“这地方离我老家北票近,这地方人说话口音和我家那差不多,吃饭也一样,能吃咸。”

“但我看你口不重。”王淑兰说。

“厨子口都这样,可轻可重。”老谭说:“当厨子的到饭店吃饭一般都不挑,都是干这行的,合口多吃点,下次还来,不合口少吃点,下次不来就行了。”

王淑兰看着老谭问:“老弟,我一直听你说自己是厨子,咋不叫厨师呢?”

“厨师不敢当,能担得起师字的那得啥人?咱还不行。”老谭深有感触道:“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刚会炒菜就觉着了不起了,喜欢别人叫自己厨师、师傅、大厨,听着美,以为自己真是师傅了。

但菜这玩意儿越炒越害怕,越炒越觉着不会炒菜,不是厨子。说实话现在谁叫我师傅我都发毛,感觉啥菜都会做,细省思省思又啥都不会。

在饭店干二十年了,现在谁问我啥菜拿手都说不上来。也研究了几道菜,但都不理想,有时候回想一下好像一道拿手菜都没有。”

王淑兰说:“咱家这些菜不都是你研究的吗。”

“看着是,也不是。这要是十年前我敢说这些菜是我的,现在不敢了,那都是以前厨子留下的,我只不过改进一下,换个做法,被现在的客人接受而已。”

老谭接着说:“任何一道新菜的研发都是在老菜基础之上的,什么是创新?创新大部分来源于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加进新的东西。

拿咱家现在卖的火的羊肉来说,要不是吃了牧区地道的手把肉也研究不出来,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手把肉的影子,百分之三十是炒菜手艺,能说是我的菜吗?我只不过给融合一下。”

“太谦虚了。”王淑兰说。

“不是谦虚,本来就这样。我每个月都上灶台炒菜,每回炒菜的感觉都不一样。你不知道,只有站在灶台上的时候才感觉踏实,那才是我。

厨子出身,三尺灶是舞台,大勺把养家,手艺分好坏,德行见高低。人这辈子修行不到炒不出好菜来。

炒菜和做人是一样的。

好人做好菜,滋味其中;坏人做烂菜,熟了而已。”

“有道理。”王淑兰认同的点头,心生敬佩。

“菜之极致是返璞归真、原汁原味。

人做不到善,也就是人之初,就算知道极致也炒不出来。这不是手艺问题,是心性,是修行,是做人。”老谭说。

“道理深奥,刮目相看。”王淑兰笑着说。

“呵呵,哪来深奥,道理大同,大道至简。

牧区的手把肉之所以好吃,是牧民淳朴,没那些心机。羊天然放养,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从不育肥。

客人来了羊现杀、肉现煮,把酒斟满,原生态的下马酒把人唱醉,那肉能不好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