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273章 宫争

第1273章 宫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过多的讨论襄阳一战,却是顺着对方的话头提起冯明文,其实意在试探。

毕竟陆逊可是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

只是就算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还是孙权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臣子。

但涉及动摇江东大族根基的事情,他也注定给不出让孙权满意的答桉。

看到陆逊如此,孙权也没有强求,只是又换了一副悲伤的面容:

“我本以为,汉主虽有诸葛亮冯明文等人辅左,但幸而天资不过庸人耳。而我大吴,有明嫡,有良臣,未必就比汉国差了。”

“不成想,”一提起孙登,孙权似乎就不能自已,捶胸呜咽道,“天不佑我大吴啊!国丧明嫡,百姓何福?社稷何福!”

陆逊见孙权悲泣,连忙起身安慰道:

“陛下请节哀!太子寝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

“陛下若是因悲痛过度,而坏了身子,那更非百姓之福啊!”

“就算太子在天之灵,亦不愿看到陛下如此,故还请陛下以社稷为念,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才是。”

陆逊连番劝慰之下,孙权好不容易才止住悲泣,拭了拭眼角,看向陆逊:

“太子在病亡前,还曾写了遗奏,犹为盛赞上大将军,言伯言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吾今日见到伯言,不禁想起太子之贤,故一时不能自已,倒是让伯言见笑了。”

陆逊回道:

“臣受陛下之命留守武昌,曾奉侍太子数年,深知太子之贤,陛下言国丧明嫡,殊实也。”

“太子病重时,犹不忘提携微臣,臣除了感激涕零,唯越发惶恐,恐有损太子慧眼之明。”

孙权伸出手,示意陆逊不要再说下去:

“伯言何须多言?汝为人如何,我焉能不知?故吾知太子对汝赞誉之言,丝毫不为过。”

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

“太子在遗奏中,除了提及伯言你,还建议吾立三皇子为太子,伯言你觉得如何?”

陆逊毫不犹豫地说道:

“太子既没,二皇子又早逝(即孙虑,232年病亡),如今诸皇子中,以三皇子为长。”

“且臣听闻,三皇子虽年少,但好学下士,甚见称述,太子生前,多亲敬三皇子。”

“故臣以为,早立三皇子为太子,确实妥当,有利于稳定国家人心是也。”

当然,陆逊还有没有说出的另一层重要原因:

那就是三皇子孙和之母王夫人,受宠程度仅次于步夫人(即步练师)。

今步夫人已亡,宫中诸多夫人,最贵者莫过于王夫人。

子凭母贵,孙和如今也是最受陛下宠爱,其赏赐远超其他皇子。

可以说,在陆逊看来,三皇子长与贤皆备,简直就是天地地利人和的最佳人选。

至于嫡,反正现在王夫人最为受宠,到时只要立她为皇后,那三皇子不就是嫡了吗?

孙权闻言,目光一闪,若有所思地说道:

“如此说来,伯言亦是赞成此事?”

“臣自是赞成此事。”

孙权缓缓地点头,“伯言既赞成此事,那自是最好不过,吾则不再有所顾虑。如此,吾将择日册立三皇子为太子。”

“陛下圣明。”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