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鬼谷神谋 > 第六百五十六章知极则退

第六百五十六章知极则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比,一个是得胜归国,一个是受辱而俘,一边雄纠纠气昂昂,一边则气势低落,这也是近十几年来两国一次暂归的结局。

几百年来,吴与越国都流离于中原之外,而两国也都是历史悠久的封候之国,越国建国于夏朝少康之年,先祖是少康之子无余,则吴国建国于商末周初,比之大周其它诸侯列国都要长久。

而两国百姓都少有与中原相交,也十分落后,民生简朴,偏居一隅,从来未曾想过向外拓展。

可当周天子弱势之后,列国纷争,也影响着两国,两国国君也才打开国门,学习中原列国的经验,引进贤能之才,治国图强。

当两国慢慢强大之后,也就有了向外称霸的野心与欲望,而两国也才真进入到无可避免的征伐之中。

越国若欲图强,必然要踩着吴国的尸体北上,这是无可避免的选择。

而吴国若欲北上称霸,那么消除股后之忧也是吴国第一选择,所以这些年来两国君王都同样充满了征伐的野心,也让两国百姓不得安宁,卷入一场又一场的战火之中。

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生为吴与越国百姓无可加避的事实。

……

……

“王上,对于勾践与范蠡该如何处置,难道王上真的只是囚禁两人。

老臣观勾践此人,虽然此时战败,可却也受越国百官拥戴,而且在屈辱同前面不改色,实在不可小瞧。

则范蠡此人虽然斤斤计较,可兵法韬略也是十分精通,在列国之中少有人能与之对峙,此次越国出兵,听闻范蠡一直反对,而且对于勾践的作战之法并不赞同,看起来他是十分清醒而且能明白鬼谷先生所布之局,以及孙将军奇兵谋略之人。

而他愿意与勾践同为我吴国俘虏,可以说明范蠡对于越国的忠心,同时也还报着野心。

况且越国历代君王野心逐露,北上称霸已成越国历代的心愿,若勾践此人的野心不死,若不除掉两人,终于我吴国是一个大患,还望王上三思。”

此时吴国大军已走出几里路,夫差与孙武还有伍子胥都走到了中军位置,距勾践与范蠡的囚车也还有一里多路,伍子胥还是十分忧虑,再次问询着夫差。

“伍爱卿,刚才本王已经说得明白,勾践与范蠡是俘虏,一个是一国之君,一个则是列国贤才,既然不能在战场之上杀死两人,那就说明两人命不该绝。

而鬼谷先生的意思也是依俘虏处置,说他们只有牢狱之灾而无性命之忧,鬼谷先生观相之能,本王深信不疑,三年前先王之死,也是因先生观相之后,有意成全先王,相国大人应该相信。

若让本王当着越国这么多百姓,以及我吴国数万大军的面反悔,相国大人难道是想让本王言则无信,让成为吴越百姓,成为列国诸侯的笑料吗?

越国经此次大战,死伤十数万兵甲,国力衰退,而勾践与范蠡又成为本王的俘虏,相信至少越国至少十年内无法翻身,而本王在这十年之内,必然要北上与列国强争霸,这才有机会让吴国有一统之机。

若将来本王北上图强成功,更不会有惧于一个小小的勾践与范蠡了,本王这一点自信还是有的。

可若本王杀了作为俘虏的勾践,不仅会激化两国百姓的仇怨,而且还会陷本王于不义之中。

虽然此时越国弱势,可民怨一起,自然不可小视,也不利于本王北上。

况且将来本王欲称霸于列国之中,也不能让列国诸侯笑话于本王无德无义无信。

想当年楚庄公部问鼎中原,一切皆因其自知德不服天下,所以在楚国最为强大的时候,依然不敢灭周而代之,本王当吸取先人教训,不可先失人德。

我知相国大人一心为我吴国谋略,用心良苦,本王欣慰。

自三年前吴越大战,先王战死沙场之上,本王就有决心要生擒越王,本王要让他为先王守陵,打算用几年时间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