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龙潭祭灵 > 第32章 静室的秘密

第32章 静室的秘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来这间静室玄机不小。

思忖间,江一冉已抬起右腿往右侧供桌的桌腿试探,那桌腿看上去像是钢制,极为稳固,很有可能直接打进地面。并与墙紧紧贴合,连为一体。

她在桌腿上迅速一蹬,趁着半个身子随之上滑之际,双手牢牢抵住蒲团顶部,将身体的重心全控制在蒲团上。

果然,随着她身体重心的偏移,翘起来的静室也找回了平衡。原本处于低处的半边房间又缓缓地起来,左右两边接近水平。

她赶紧随之调整姿势,紧缩在蒲团上。

果然,蒲团就是“翘翘板”的中心点。这也幸亏房间狭小,中心点至四边的墙面都距离不过2米内。

很快,静室重新恢复了平衡。

江一冉缓缓调整姿势蹲在蒲团中间,这才算长吁了一口气。门就在身后2米内,但要过去开门,房间就会再次向门边倾斜,而前提条件是那周四方“小屁孩”没在外面反锁。

但可能性几乎为零。

他诱她上来,绝不只是为了看看牌位和画。

江一冉慢慢站起身,凝视“花苒公主”的画像,她本以为底部那一行小字是为悼念她而写,但其实并非如此,那居然是一首诗——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蝇头大小的小楷只工整地写了上半段,诗尾那千古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似乎只在“周渔”的不言中。

《锦瑟》是一首极晦涩难懂的名作,有说是悼念亡妻之诗。也有说,那不过是诗人对流年无情的感叹。

周家老祖宗“周渔”会选择这首诗写在亡妻的画像上其实也不足为奇,毕竟他和明朝“花苒公主”的婚事至今都没有一个真实的说法,非常离奇。

据说周渔年少博学,17岁中举,23岁金榜题名,中状元,入翰林,还曾为皇帝、太子讲经读史。

皇帝对其极为欣赏,欲将爱女“花苒公主”许配给他,但尚无婚约的他竟十分犹豫,最后更是当场婉拒。

有传闻说“花苒公主”因此心生不满,私下出宫见他,却在当天不幸遭遇地震,因此香消玉殒。而周氏一族也在地震中几乎灭族。

唯有周渔不但活着,还毫发无损。

皇帝痛失爱女,一怒之下直接下旨将“花苒公主”许配给周渔,命他与公主冥婚,成了公主的念想。

但也有说法是,周渔早在地震中英年早逝,周氏一族为免遭皇帝震怒带来的灭族之灾,主动请旨周渔与公主冥婚。

但不论是何种说法,周渔和“花苒公主”都是一对有缘无份的夫妻,只是对周氏后代而言,周家老祖宗与公主的婚姻是一段风光的锦上添花。

眼下这两副画像估且不论是不是明朝真迹,既是挂在静室,用意就是要让周家后人静心反醒,但如果是这样又为什么要把静室设计成“翘翘板”形式,而不是正常的房间。

为了让反醒之人不能心猿意马,在蒲团上保持平衡,专心悔过吗?

还是说不但要让其悔过,还要让悔过之人牢记教训,不要踏足此地?

但就算两者皆有,供桌,卷轴,这些东西又是怎么搬进来,怎么在不平衡的状态下固定的呢?

想到这,江一冉从牛仔裤口袋里抽出微型小手电筒,朝供桌照去。

供桌是极少见的双层供桌,此时大概呈45度角倾斜,供桌下层摆放有三个供盘,里面各放有九个供果。

上层的最外侧左右各有一瓶鲜花,鲜花旁边为烛火,同样一左一右各有一盏。烛台虽也在倾斜之中,但烛火仍奋力向上燃烧。

供桌的正中位置,则是地藏王菩萨。

传说地藏王菩萨既能保佑活人安居乐业,同时也保佑死后的魂灵早登上西方极乐世界。为达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