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大秦:胡亥竟敢杀我扶苏 > 第40章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

第40章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见扶苏所说的跨国经济友好合作之劳务派遣,众人齐齐嗤之以鼻。  太子殿下竟然把这等买卖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不知道内幕的人还真以为殿下是好心呢。  不过,殿下这般坏。  他们这些臣子好喜欢!  “殿下,臣刚刚听闻你讲了一句话: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不知是何意思?”  右相冯去疾最为关心民生,他听闻这句话跟天下万民有关,绞尽脑汁也没理解其中意思。  既然不知其意,冯去疾干脆打算直接找提出这四个字的人。  扶苏也正打算给他爹和诸位大臣讲一讲这件事,大秦的赋税太过复杂。地方官员最容易在里面搞小动作,而朝廷征收赋税也非常麻烦。  秦朝租税征课以土地租税为主。由于大秦赋役制度有租、税不分的性质,所以没有采用人们习惯使用的“土地税”、“土地征税制度”的提法,而使用“土地租税征课制度”这个概念。  其一便是土地租税,即田租及各种田亩税。大秦的土地租税有二种:田租、刍稿,他们都属于实物租税。  “田租”征课农作物果实。  “刍稿”征课牧草和谷物茎秆。谷物、刍稿都属于种植农作物的收获物。青禾、牧草为“刍”(又称“青稿”),谷物秸秆为“稿”,主要用于饲养牲畜和建筑材料。  “人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人刍三石,稿二石。”  其二便是人头税:口钱、算赋。属于户口之税,以适龄人口为征收对象。  “口钱”,即计口征税。口钱的征收对象是一定年龄以上至服役年龄以下的人口,每人每年出口钱若干。  “算赋”是口钱既除以后的另一种人头税,征收对象的年龄与口钱相衔接。它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处于服役年龄的人口。  “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  就是说算赋征课由官吏按照人头,持畚箕逐户收敛,每一千钱为一个征收单位,交由官府封存。秦朝的“头会箕赋,输于少府”。这项收入算作最高统治者的私藏。  除了土地租税和人头税外,秦朝还有关市之征、山泽之税,包括诸如关税、市租、酒税等商业税,盐、铁等特产税和以私营手工业为征课对象的工税等。  除此之外,秦国还一条法律非常有意思。  商鞅变法有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意思是家里有两個或两个以上的儿子,长大后就要自立门户,不能再居住在父母家中,不然就要加倍征收赋税。  在婚姻方面,男子要是到了20岁还没有娶妻,男子的父母就要负责任,就有管理这方面的官吏到家里抓捕男子的父母,这一法令最早是由越王勾践颁布的,法令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秦始皇也沿用了这条法令,秦朝时期,人们的寿命普遍不是很长,到了四十岁就能称之为老者,男子20岁时已经度过了前半生,老话说“身子都入土了一半。”  儿子的婚姻大事,还有没有得到解决,那么父母就需要蹲大牢了,需要好好反省,儿女为了不让父母受苦,也就早早嫁娶了。若是严重的话,未婚者还会被罚钱,随着时间的增加罚的也会更多。  秦律还规定女子的法定结婚身高为一米四三。  扶苏当初看见这些法律的时候直接一口茶喷了出来。按秦律,后世大部分年轻人都违法了。  后世的朝代为了避免征收赋税复杂,便想出一种更加方便的征收,那就是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就是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  “因为秦国之前收税,只到百姓家,官绅自外。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  官绅一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