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室再兴:从攻略董白开始 > 第七章 两情脉脉心相知

第七章 两情脉脉心相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着刘协坚定的目光,董卓瞪视半晌,陡然转怒为喜道:“皇帝陛下心智坚定,实乃我大汉之福啊!”  说完,他强压着心中的怒气,挥手道:“回府!”  吕布、李儒等人紧随其后跟随其回到司空府。  看着兵马离去的扬尘,刘协暗暗松了口气。  他在赌,赌董卓心存顾忌,不敢此时翻脸。毕竟,连废两帝,董卓承受不起天下大义的反噬。  董白缓步上前,行至刘协身旁,握住他的手道:“陛下,我代祖父向你道歉。”  说完,她的眼角留下两行清泪。  刘协反握住董白的手,温柔地说道:“今日幸亏有你,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事实上,刘协真想把董白拥入怀中,痛吻以觞其情。然而,他不能。  白儿已经为他付出很多,他不应该再因任性而让白儿承受不该有的指责和非议。  同时,他也不能于此时光明正大地邀请董白入宫诉衷情,这亦于礼不合。因此,他只能握着董白的手,想把自己的心意传输到白儿的心房。  董白看着刘协,脸上笑容很温柔。这是皇帝,也是她的弟弟,更是她的情郎。  今天她站在这里,绝对是恼了祖父。她也没想到,刘协的嘱托居然如此凶险。她有些恼他,因为让她和祖父对立。  只是,当她看到清秀瘦小的刘协,面对凶威赫赫的祖父时,那寸步不让、针锋相对却不落下风的坚定,她所有的恼和怒都融化了。  她觉得,自己是对的,祖父是错的。因此,她替祖父向陛下致歉,因为她不想祖父和陛下反目成仇,她希望两人能够君贤臣明。  只是,她了解自己的祖父,她的想法是徒劳的。她很伤心,却只能无助地流泪。  刘协的感激之言并不隆重,但那温柔的语气,和桃花眸中的情意,她读懂了。因此,她满足了。  手指加重力气,紧握住刘协的手掌,她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那眼神中的伤感、迷茫和踟躇,都抵不过两情脉脉心相知。  董白走了,带着婆子和仆役,没有再说一句话,但似乎又说了一切。  刘协望着董白的背影,是那么的笔挺,似乎万钧高山都无法压弯。  只是,现在并非儿女情长时节,他紧握拳头,默默登上御辇,吩咐穆顺回宫。  穆顺大声传递皇帝的命令,随后便用袖子擦拭额头的冷汗:今天太凶险了。  回到寝宫,刘协坐在案几后揣度今日之得失。  他知道,自己莽撞了。可是,后宫秽乱只是开端,若是他不及时制止,洛阳城内便人人哀哭了。所以,他不能忍。  拿起一张可以书写的绢帛,他认真思考着书写利弊。  不多时,荀彧闻讯赶到。初时他听闻皇帝和董卓在南宫门前对峙,真是吓了一跳,暗自抱怨皇上糊涂。只是木已成舟,且董卓为人性淫且残暴,率兵入宫之由可谓众人皆能猜到。  幼帝能够挺身而出,且事先安排董卓之孙女拦在南宫,亦能看出幼帝智勇皆备。只可惜这乱世,若是幼帝早生三十年,朝廷当不至于沦落至此。不由地,他对幼帝起了一丝佩服之意。  看着眼前面容俊朗的荀彧,刘协收敛内心的烦乱,平静地问道:“文若何以教我?”  荀彧愕然地看向刘协,发现他面色平静,顿时心安。他躬身道:“此举有弊亦有利,陛下可知?”  正所谓君考量臣,臣亦会考量君。  刘协吩咐穆顺将案几上的沾满墨迹的绢帛拿去给荀彧。  荀彧捧起绢帛,看到一列列工整的字迹,详列二利二弊:据大义而发声,聚声望,一利也;与权臣割裂,赢士心,二利也;权臣猜忌,一弊也;帝位不稳,二弊也。  荀彧叹道:“陛下既知其弊,仍然冒险阻拦,让文若万分敬服。不过,陛下只顾内而忘外矣。试想今日陛下之壮举,若是遍传各州,亦能得州官声援矣。”  刘协摇头道:“远水怎解近渴啊!”  荀彧闻言,顿时醒悟。他盯着刘协道:“陛下既然已有筹谋,不知文若可得闻之?”  刘协叹道:“董卓势大,吾欲引猛虎相掣肘,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思忖片刻道:“若尾大不掉,岂非前门拒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